从国内自研的武侠竞技游戏《永劫无间》,掀起国际友人“东风武侠”的热潮,再到法国Sloclap工作室发行的独立游戏《师父》,以中国传统功夫为主题,仅发售三周便实现全球销量破百万……近年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早已冲破“次元壁”,在全球视野里大放异彩。
唐诗宋词、风土民俗、古代戏曲、历史典籍.....回眸中华上下五千年,优质传统文化资源取之不竭,给游戏创作输出无尽养分与灵感,为其持续注入可再生力量。随着我国青少年文化自信的日益攀升,彰显传统文化意蕴的国风游戏,以其天然自带的吸引力和传播力,逐渐获得国内年轻化市场的青睐。
据年发布的《国风重光·国风游戏发展研究报告》显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第一款国风游戏《轩辕剑》(初代)诞生起,如今的国风游戏已经发展出自己的模式。
年轻人第一次听戏曲居然是在这里
中国传统戏曲,被不少业内人士誉为“遗憾”的艺术,登台亮相,唱念做打,谢幕退场,每个细节映射在观众眼里,无论是否完美,都无法退回重来。然而,随着老一辈艺术家年事渐高,相继辞世,戏曲文化的传承将面临日殆消弭的危机。
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家一级演员、豫剧名家吴素真,都在琢磨着一件事:怎样才能让更多人听到前辈们留下来的优秀戏曲?“听曲需浸润其中,融到心里边儿,才能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悠长,品味戏曲真善美的力量。但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觉得戏曲离自己太遥远,对这些咿咿呀呀的唱腔不甚了解,那这又何来的沉浸之说呢?”吴素真犯了难。
吴素真(图中)出演豫剧《三拂袖》图/受访者供
研发《逆水寒》的网易雷火团队,也思考着类似的问题。“优秀的文化,在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分身,也将打动每一个时代的年轻人。”在游戏策划中,团队将文化内涵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决定回溯至传统以寻求启迪,进而“数字梨园”项目应运而生。
但,年轻人真的会跑到游戏里来听传统戏曲吗?
坦白说,团队成员们心里也没底儿。所以,将戏曲与游戏高品质融合,便成了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项目启动阶段,团队成员坐在一起看了整整一下午的戏曲。“我们先要以观众和玩家的视角,不带任何功利心地去感受戏曲文化的魅力。”团队负责人还记得,当《梁祝》演绎到最后一折“化蝶”时,还有人悄悄抹了泪。
在后续具体的曲目演绎中,团队还邀请获得戏曲界最高奖项梅花奖的一批艺术大师至现场演绎,为游戏叙事又添上灵动一笔。
除挖掘曲目本身,团队还在环节设定上下苦功夫。不少细微的、折叠的情怀和巧思,在游戏搭建的戏院“梨韵阁”里,被一一抚平展开。团队给演出曲目设置了场次安排,玩家在看戏前,必须通过“戏折子”入场,上边写着曲目的相关介绍与唱词等内容,不但铺排出满满仪式感,还附带着科普的功能。
在“梨韵阁”,雷火团队邀请吴素真以全息演出的方式,重新演绎豫剧名曲《花木兰》选段《刘大哥讲话》,为游戏灌注了鲜活的生命力。据统计,“数字梨园”项目全平台总曝光量破10亿,超89.6%的活跃玩家至少听过两个戏曲唱段。在游戏官方微博评论区,有言称“没想到年轻人第一次听传统戏曲居然是在这里”,还有不少玩家因此爱上了戏曲,甚至觉得看不够,主动要求增加更多曲目。
以游戏为载体,搭建起传统文化与青年群体的桥梁,也给吴素真提供了新的视角。因飒爽英姿的花木兰扮相与惊艳唱腔,她收到了来自五湖四海年轻玩家的肯定,甚至还有人留言“求更新”。吴素真感慨,传统技艺的传承,还是要勇于打开自己,更主动地走向年轻人,同时也希望他们能在游戏之外,走进剧院,真真正正地听一场完整的戏。
把传统文化“请”进游戏里
在24Entertainment工作室开发的《永劫无间》里,有一群热衷考究游戏“彩蛋”的“劫学家”。无论是场景山洞里的壁画,还是让古兵器爱好者热血沸腾的五眼铳、一窝蜂,抑或是典籍上一闪而过的古老文字,这些“自我探索型玩家”都能对之细细咂摸半天。有的人选择点开网页搜索框一探究竟,而有的人,则把它们写成了论文。
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熊猫淡,就是那位把游戏“彩蛋”揉进论文里的人。出于专业本能,他对游戏场景里出现的文献极为敏感,其饶有兴致地与记者分享,自己此前曾以学术视角考证游戏角色顾清寒的身世。他将游戏文本和历史文献结合起来,得出了顾清寒原型为建文帝朱允炆之妹的结论,甚至牵扯出了游戏中昆仑势力的历史原型,和蒙古岐王之间的关系。
“这个过程对于史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有趣且值得挑战。”在熊猫淡看来,这种“恍然大悟”的瞬间,正是传统联动游戏附赠的惊喜,“通过细节考证,才能真正明白,游戏在借鉴历史文化时,有些是藏得多么深,多么妙。”
有时候游戏也像一把钩子,勾连出青年玩家潜藏在骨子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把传统文化“请”进游戏里,再以后者为载体,扩散前者的影响力。行业以此为视角和契机,得以“传承与创新”,探寻更宽广的世界。
曾与《永劫无间》联动合作的非遗锻造技艺传承人刘文涛坦言,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游戏相结合,对双方来说,是一个互利共赢的契机。但在考察合作对象时,他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