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元素的国潮是:旗袍、龙凤图腾、水墨字画、折扇、祥云、刺绣纹样、盘扣、绸缎、汉服、唐宫夜宴。
旗袍
“旗袍”是专指民国出现的旗袍,还是包括清代“旗人之袍”或“旗女之袍”在内,旗袍概念的界定,和旗袍起源样式一样在学术界颇有争议。众所周知,旗袍在文革期间被当成“四旧”“封、资、修”的象征进行批斗备受冷落,对于旗袍的研究在学术界成了禁区,一直到了改革开放后对旗袍的研究才在大陆学术界才逐渐多了起来。
龙凤图腾
龙是我国最古老的图腾,历来都被皇室所用,有着异常神圣、高贵的地位,作为九五之尊的象征,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势力。凤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和百鸟之王;亦称为朱鸟、丹鸟、火鸟等,在西方神话里又叫火鸟、不死鸟,形象一般为尾巴比较长的火烈鸟,并周身是火,是对火烈鸟加以神话加工、演化而来。
水墨字画
水墨画,是中国绘画的代表,也就是狭义的“国画”,并传到东亚其他地区。[6]中国水墨画的特点是:近处写实,远处抽象,色彩微妙,意境丰富,黑白调子的水墨画早期都是以山水画的形式来表现的,虽然仅有黑与白,但因为纸色的关系,其实是略为偏黄的。
折扇
折扇又名“撒扇”、“纸扇”、“繖扇”、“掐扇”、“摺迭扇”、“摺叠扇”、“聚头扇”、“聚骨扇”、“櫂子扇”、“旋风扇”。是一种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的能折叠的扇子;用时须撒开,成半规形,聚头散尾。
祥云
传统祥云作为我国传统吉祥如意图案的代表之一,已经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跟吉祥龙纹一样,都代表着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有特殊的寓意与最具生命力的艺术表现之一。
刺绣纹样
刺绣,又名“针绣”,俗称“绣花”。以绣针引彩线(丝、绒、线),按设计的花样,在织物(丝绸、布帛)上刺缀运针,以绣迹构成纹样或文字,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古代称“黹”、“针黹”。后因刺绣多为妇女所作,故又名“女红”。
盘扣
盘扣,也称为盘纽、纽绊,盘扣由古代中国人而发明的,江西德安的南宋墓中出土的印金罗襟折枝花纹罗衫(褙子)就以盘扣系结,从留下来的古代文物看,纽绊既有用于女服的,也有用于男服的,盘花扣是古老中国结的一种。
绸缎
绸缎(绸缎),泛指丝织物。古时多是有钱人家作为衣物,其颜色光滑亮丽,五彩缤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大凡到工的官儿们送礼,谁不是缂绣、呢羽、绸缎、皮张,还有玉玩、金器、朝珠、洋表的?”老舍《四世同堂》四九:“他看不起绸缎的衣服,与文雅的态度,可又有点自惭形秽。”
汉服
汉服,是指“汉民族的传统服饰”,汉服正名为“华夏衣冠”,因其基础制作理念为“上衣”“下裳”,故俗称“衣裳”,也可称为:汉衣冠、华服、华裳等,只有汉服可以称“衣裳”,她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
唐宫夜宴
《唐宫夜宴》在“画风”和舞台形象上非常独特,具有极大的创新性。用陈琳的话说,“我们这么多年的古典舞都是很‘唯美’的,演员们都是非常苗条、修长的”,但这个节目刻画的是“以胖为美”的唐代,作为故事原型的唐女俑,也是“圆圆胖胖”,憨态可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