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年国风大典在江苏开幕,数百名国风少年齐聚,重现一出唯美的、独属于华夏大地的梦境。近年来,“国风”标签成为各界人士心慕手追的对象。这不仅是如今流行趋势的体现,更是当代青年在文化层面自我认同、继古开今的折射。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青年党员干部更应当乘着这股国风的势头,筑牢思想基础、贯彻创新发展、践行文化自信,绘制出新时代的“千里江山图”。
以国风为根,筑牢思想基础。“大风泱泱,大潮滂滂”,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的沉淀,是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源泉。传统文化应当成为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必修课,以史为镜,见贤思齐,从中提炼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不断补足精神之钙,不断提升思想境界,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品格。正如纪念五四运动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提到的:“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青年党员干部应当牢牢把握住国风的根,以传统国风为原点,广泛开展传统文化和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推动党员干部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也要深化群众精神文明创建。在国风文化的宝库中汲取精神营养,坚定理想信念,砥砺初心本色。
以国风为策,贯彻创新发展。从舞蹈《只此青绿》、《唐宫夜宴》,到电视节目《国家宝藏》、《故事里的中国》,再到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电影《 》、《万里归途》,各类文化形式层出不穷,别开生面地用另外的角度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故事的美,并获得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认可。这无疑提醒着我们,发扬国风,固步自封不可取,创新发展方为上策。要让国风深入人心,需将我国 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使之重新焕发魅力。小至短视频平台的国风变装、一年一度的国风大典,大至各类对外文化交流活动,都是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以国风为策,融入新的表现形式,让文物、遗产、文字和故事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再次“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以国风为甲,践行文化自信。“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有我们今天的成功道路。”数年以来,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多次被着重强调,要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坚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和繁荣。纵观五千年历史,我们懂得“舍生取义”,也懂得“止戈为武”;懂得“火尽薪传”,也懂得“革故鼎新”;懂得“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更懂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近代以来,更是有长征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航天精神等等富有时代特征的宝贵精神财富,不断推动着独具特色的文化建设。践行文化自信,更应当以国风为甲,披坚执锐,筑牢国家文化软实力根基,努力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相信在未来,我国文化建设定会蓬勃发展,创新活力定会全面迸发,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描绘全新的江山蓝图。
来源/作者:重庆市九龙坡区中梁山街道新政村韩雪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