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
藋藋竹竿(1),以钓于淇(2)。岂不尔思(3),远莫致之(4)。
泉源在左(5),淇水在右。女子有行(6),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7),佩玉之傩(8)。
淇水滺滺(9),桧楫松舟(10)。驾言出游(11),以写我忧(12)。
(1)藋藋(ti 音替):高亨:光滑的样子。又解:细长貌(高亨)。周振甫:长而尖貌。
(2)高亨:淇,卫国水名。
(3)高亨:尔,你们,指父母兄弟等。
(4)高亨:致,达到。
(5)泉源:高亨:卫国水名,多泉水,今名百泉。周振甫:指百泉,在卫之西北,东南流入淇水。
(6)高亨:行,出嫁。
(7)瑳(音搓):高亨:借为齜(zi 音资),开口见齿貌。周振甫:玉色鲜白。
(8)傩(音挪):高亨:佩玉动有节奏。此二句写她强为欢笑,散步遣忧。周振甫:有节奏。一说:通娜。婀娜。
(9)滺(音悠)滺:高亨:水流貌。一说:河水荡漾之状。
(10)高亨:桧,木名,松柏之类。楫,船桨。此言桧木的楫,松木的船。
(11)高亨:驾,驾船。言,读为焉。
(12)高亨:写,宣泄,今字作泻。
竹竿细又长,垂钓淇水旁。哪能不思念?路远不能还。
泉源流在左,淇水流在右。女儿嫁异乡,离别父母兄弟。
淇水流在右,泉源流在左。垂首含笑妩媚,移步玉响清脆。
淇水悠悠长,划桨泛木舟。乘船水上游,难解心中忧。
高亨谓:卫国一个贵族妇人,离父母家很远,不能回去探问,因作此诗。
周振甫:《毛诗序》:“《竹竿》,卫女思归也。适异国而不见答,思而能以礼者也。”又《诗三家义集疏》的编者王先谦说:“愚按:古之小国数十百里,虽云异国,不离淇水流域。前三章卫之淇水,末章则异国之淇水也。”又《诗经原始》:“《竹竿》,卫女思归也。”“无端而念旧。……盖其局度雍容,音节圆畅,而造语之工,风致嫣然,自足以擅美一时。”
一位贵妇人,远嫁异国,别离父母兄弟。家乡遥远,不能及时回家探省,心中思乡情怀不得舒解。就到淇水旁垂钓,散步,甚至泛舟水上,也难以排解心中的忧愁,因作此诗。
《诗经译注》周振甫译注
《诗经今注》高亨注
《诗经》中华文化讲堂注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