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鄘风十篇总结解读

时至今天《诗经·国风·风》十篇读完。

地理及历史背景:

邶、鄘、卫都是古国名。

据说周武王灭殷商后,便将商纣的京都沬(今河南淇县西北)附近地区封给纣的儿子武庚禄父,并将其地分三个区:北区为邶(今河南汤阴县东南),南区为墉(今河南汲县东北),东区为卫(今河南淇县附近)。

周武王并派他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分别守卫三个地方,以监督武庚,号为三监。

武王死后,儿子周成王年幼,由周公旦辅佐执政。

管叔等散布流言说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并教唆武庚叛乱。

于是周公率兵镇压,杀死武庚与管、蔡、霍等。

周公旦合并三地区为卫,连同原殷民一起封给康叔,建都殷墟(今河南淇县),号卫君,即卫国。

卫国自历十三世至献公,自后便国力日衰,内乱不息。

到卫懿公时,更加腐败不堪。公元前年为狄人所灭。

后来在齐桓公的帮助下,卫残部南渡黄河,卫文公在楚丘(今河南滑县东)重建卫国。《载(zài)驰》娘家出事,外嫁女思归(解读)、《定之方中》歌颂卫文公(解读)二诗就是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

总结《鄘风》诗篇:

1、《诗经·国风·鄘风·柏舟》:《诗经柏舟》女子自择配偶母亲不同意(解读)女子私自结交并爱上一个男青年,两个年轻人暗自心许,女子将此事告知母亲,但母不同意这门亲事,该女子心里惆怅万分,而心里矛盾。此时的年代,距离周公旦版施“礼教”已有数百年,社会已接受礼教在婚姻方面的教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依然约定俗成,自主已被掣肘。从此以后,绵延2千多年的封建婚姻礼教催生了多少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2、《诗经·国风·鄘风·墙有茨》:《诗经墙有茨(cí)》卫国宫内龌龊之事被宣扬(解读)卫国皇宫内的乱伦故事广为流传,家喻户晓。

3、《诗经·国风·鄘风·君子偕老》:《诗经君子偕老》老夫少妻(解读)同样是讲卫国皇宫内的乱伦故事。

4、《诗经·国风·风·桑中》:《诗经桑中》采花男子日常(解读)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不,卫国皇宫内的丑行也给民间做了榜样,一些大户人家的女眷们看到自己的国母都可以为了自己快活,乱伦,她们虽然不能明目张胆的这样,但可以暗地里偷男人吧。这就是《桑中》的背景。

5、《诗经·国风··鹑之奔奔》:《诗经鹑(chún)之奔奔》出轨男人遭唾弃(解读)男人的始乱终弃,男人的不择手段,男人的不负责任,男人的假情假意,都是遭遇女人的糖衣炮弹,飞蛾扑火。利用情感欺骗女人,是男人进化后的返祖现象,返回他们动物的祖先去认祖归宗。

6、《诗经·国风··定之方中》:《诗经定之方中》歌颂卫文公(解读)经过几代卫君的荒淫糜烂生活,萧墙屠杀,直至卫懿公被入侵者杀害,国都被毁,亡国亡君之后,终于出了个有担当的卫君,卫文公,他带领劫后余生的子民,从新建都,重整山河,休养生息,逐渐恢复了元气,也使得卫国再次中兴,他也得到了子民的赞誉。

7、《诗经·国风·鄘风·(dì)()》:《诗经蝃(dì)蝀(dōng)》私奔女遭人怨(解读)本篇似乎是《柏舟》篇的续篇。女子自主择婚,与心爱的男人私定终身后,在父母不同意的情况下,女子则自己跑到男方家里生活。因违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礼教”,而遭到街坊领里的攻击与谩骂。

8、《诗经·国风·风·相鼠》:《诗经相鼠》骂大街(解读)骂人的话编成诗歌来唱,也能录入《诗经》,可想《诗经》对了解东西周时期的社情民意,是多么的重要。

9、《诗经·国风·风·》:《诗经干旄(máo)》不理解,没读懂(解读)我没有读懂的是本篇诗文的主题是什么。字面的意思是:一个人要去拜访另一个人,拜访者去的时候规格很高,受访者在纠结得以什么样的规格来接待,或回礼。难道就想说明这个意思的吗?

10、《诗经·国风·风·载驰》:《诗经载(zài)驰》娘家出事,外嫁女思归(解读)本篇主人公是许穆夫人,她是宣姜与公子顽所生的女儿。因卫懿公被狄人所杀,而想回母国悼念,却被丈夫的许国阻止。这些历史背景在之前的诗篇解读的时候都有交代。

许穆夫人,和卫懿公两个人的关系,如果从他(她)的父亲这一支来论,他(她)俩是兄妹关系,卫宣公是他(她)们的亲爷爷。如果从他(她)的母亲这一支来讲,他(她)是姑侄吧。宣姜是许穆夫人的亲娘,也是卫懿公的亲奶奶。

这就是在《鄘风》中,很大篇幅在讲的卫国宫廷的乱伦事件。

总结已读过的《国风》:

《诗经·国风·周南》十一篇总结(解读)

《国风·召南》十四篇总结(解读)

《诗经·国风·邶风》十九篇总结(解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