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牛逼哄哄”的作品的最终完成,
都离不开最开始脑子里的“灵光一闪”。
对于广告/艺术从业者来说,
每次做方案没灵感所引发的“秃头症状”,
可以说与“程序员”不相上下。
广告人没有灵感近乎等同于:
睡觉没有床...吃火锅没有锅...
小编为了凑字打了一整篇省略号...
前段时间公司帮某中医品牌做商标设计,
某位百思不得章法的设计师,
为了更好地从中华文化中得到指引,
特意去了广东省博物馆找灵感。
结果...灵感没找到...
倒是收获了不少外国文物的表情包...
说起博物馆,近几年在互联网上可谓是“声名鹊起”,
无论是博物馆自己玩文创出纪录片,
还是跟《国家宝藏》这类良心综艺一起推广历史,
各大博物馆都已经开始主动走向“民众”,
积极肩负起了“历史传播记录者”的责任。
对于普罗大众,
它们是了解历史文化的好场地,
而对设计师们来说,
也是学习中华古代设计美学的好学校。
近几日,
有一所博物馆的教材库又双叒叕上新了!
那就是位于四川的“三星堆博物馆”。
时隔35年,三星堆发掘再次震惊世人,
三千多年前的“中国制造”持续登上热搜。
新发现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
已出土了众多重要文物,震撼了整个考古界。
我司某位设计师也对此事“含泪”表示:
“如果它再早几天出土,
或许就能拯救我贫瘠的灵感了”
“上新开箱”三星堆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至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现三星堆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等重要文物余件。每一件文物都值得我们细品和学习↓↓↓
玉琮
外方内圆,整体呈方柱形,被认为只有当时贵族、等级身份高的人才能够使用,独特的纹饰给人神秘的美感。
孤陋寡闻如小编,
第一次听到“玉琮”这个名称...
是老板给的设计参考方向...三星堆这是第二次...
顶尊铜人像
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座双手合拢的顶尊铜人像,肩部装饰有四条飞龙的铜尊,图案栩栩如生,造型奇特罕见,做工精美繁复,完全表现了古蜀人把中原地区青铜文化为我所用、进行天马行空改造的风格,古蜀人的浪漫和艺术创造力。
古人都能天马行空地创造,
我们新时代的设计师们的想象力更不能被局限住~
下次就设计四只猫站人肩膀上好了
方尊
完美的方形铜尊在三星堆是前所未见的,这座方尊主体腹部纹饰名叫饕餮纹,对称鸟的装饰是长江流域的特点,在中国北方地区很罕见,但是在长江中游、下游,包括三星堆遗址中,原来发掘的十几件尊当中有8件是有这种立鸟的装饰。
方尊造型、饕餮纹、对称鸟...
好像又学到了一些设计方案包装话术可用中国元素...
象牙
部分出土的象牙残片上能看到精美的云雷纹和羽毛纹微雕,在古蜀国里,象牙是祭祀的“通灵之物”,而云雷纹分担着协助巫觋沟通天地人神、承受皇天福祉的神圣使命。
云雷纹和羽毛纹,感谢三星堆,
老板再也不用担心我包装不好方案啦~
黄金面具
半张黄金面具重量大约为g,预计完整的总重量应该是超过g,如果能够完整发现,这件黄金面具将超过金杖成为中国所发现的同时期最重的金器。黄金面具的发现,为古蜀文明中对于金器的崇拜,又增添了一大实证。
在这个黄金面具这学到了“往脸上贴金”的实际做法,
现在小编就差黄金了。
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设计运用
三星堆这次出土的文物,造型精美,精妙绝伦,其中有许多传统造型和纹理是值得现在的设计师借鉴运用的,像雷云纹、饕餮纹、对称鸟,玉琮...它们也各自拥有自己的文化内涵。所以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合于设计中,不仅仅只是美观作用,也是增加设计的文化内涵与底蕴。
说起将传统文化融于设计,其中最经典、最广为人知的一定数其在国家层面上的品牌标志中的运用。
1.汉字
年世博会会徽,就是以汉字“世”为基础设计的,其中暗含三人合臂相拥的图形,象征着“你、我、他”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洋溢着崇尚和谐、聚合的中华民族精神。可以说汉字作为非常有效的设计元素与标志以造型及内涵取胜是一脉相承的。
2.篆刻
北京奥运会会徽选择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印章,作为标志的主体图案,这在整个奥林匹克会徽设计史上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和创新。以古老的印信寓意着有数千年诚信传统的华夏古国的庄严承诺“世界给我以信任,我给世界以辉煌!”
3.中国结
中国联通的标志是中国古代吉祥图形“盘长”纹样的现代演绎。“盘长”源于佛教的“八吉祥”,本为“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之意。标志采用迂回往复的线条象征信息时代高度发达的现代通信网络。整个标志易于识记且洋溢着浓郁的民族情结,鲜明的形象所带来的高认知度。
除开这三种外,如果要列出可以借鉴的传统元素,估计三天三夜都列不完。比如国书法、祥云纹、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武术、太极拳、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剪纸、佛道儒、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禅宗、龙凤纹样、中国织绣、青铜器、鼎、国画等等。
也随着传统文化越发获得大众喜爱,国风元素的运用也已经深入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包装、插画、海报、服饰、家具等等,随处可见。这些都是中华传统美学的传承与发展,也很好的说明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朴素道理。
中华上下五千年,
传统美学也同样是一片浩瀚大海,
小编无法以浅薄的见识窥探全貌。
就像这次三星堆发掘的重要文物已经足够震撼,
却只占了三星堆整体的千分之二。
期待下一次的博物馆上新,
给设计师们带来穿越千年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