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晚会静悄悄河南卫视的作业,为啥其

提到元宵节,你会想到什么?是逛花灯猜灯谜,还是看各大平台的元宵晚会?

今年元宵节晚会与以往有了些许不同。以往各家都争相邀请流量明星来增加收视率,而今年则纷纷开始了去流量化,转而增加了许多国风以及传统文化因素。

或许这也是去年"逆袭"的河南卫视所带动。在过去的年,河南卫视凭借着《唐宫夜宴》、《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等节目一次又一次出圈爆火。

这样的出圈效应还在延续,河南卫视在2月14日晚上播出的《元宵奇妙游》又一次登上了热搜。

在微博热搜榜上,#河南卫视把传统文化拿捏了#、#河南卫视的导演绝对能处#、#元宵奇妙游要一帧一帧看#等相关话题引来了不少网友的热议。"真的是太优秀了非常喜欢了。""超级唯美呀"等称赞声不断刷屏。

河南卫视《元宵奇妙游》的火爆,也让B站的上元千灯会,央视的元宵晚会以及元宵戏曲晚会,湖南卫视的元宵喜乐会,江苏卫视的元宵晚会等等同场竞技选手略显黯淡。

值得注意的是,在河南卫视出圈效应的带动下,各类元宵晚会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元素,但为何能打的依旧只有河南卫视?

把"科技+传统"玩明白了

河南卫视的一大长处在于,能做到摆脱以往铺陈式的叙述,运用各种科技手段将传统文化沉浸式地表现出来。

最初年河南卫视春晚的"封神"节目就已是如此。彼时的《唐宫夜宴》结合抠图和VR技术,在视觉上呈现出于《簪花仕女图》、《千里江山图》等古画内的效果。

而在河南卫视七夕晚会的《龙门金刚》中,制作团队使用3D建模重现龙门石窟的奉先寺,再用度摄影突出乐伎天的轻盈之姿,并结合AR塑造金刚的肌肉力量感。

这部作品的部分舞台背景素材,也是用航拍机在龙门石窟实景采集,后期再用计算机进行三维建模、染色而成,以实现数字化"复原"龙门石窟的视觉效果。

技术、文化和舞台艺术的融合,让河南卫视在众多的卫视中脱颖而出,更是凭借这熟练地拿捏传统文化的技术,获得广大网友的好评。当然,好评只是出圈的第一步,不容忽视的,还有帮助其热度不断攀升的其他因素。

精准传播这个事,也玩明白了

年11月,河南卫视携手B站推出文化剧情舞蹈节目《舞千年》,聚焦于以舞蹈讲述中国故事,在B站上的评分高达9.9。

今年小年夜上,河南卫视与优酷、虾米音乐娱乐联手打造《新民乐国风夜》晚会,以中国传统民乐为内核的节目,融入流行音乐、戏曲、古诗、非遗等艺术形式,通过电影化的视觉表达展现中国民乐的独特魅力,再度掀起热潮,获得了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

据统计,《新民乐国风夜》播出后,全网相关话题总阅读量近10亿。

另外,河南卫视将互联网作为晚会的重点传播渠道,而非传统的电视播出端口。

以此次元宵晚会为例子,河南卫视于14日晚会播出当晚在B站、抖音、微博等平台更新与晚会有关的内容片段,以更易传播的短视频方式形成全网传播热潮。

当然河南卫视持续出圈的另一个特点,还是在于其能够坚持优质传统文化的推陈出新。

其实,各大卫视的节目也不乏对传统文化的探索,今年的央视春晚中的《只此青绿》舞蹈,以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千里江山图》为背景,出场便惊艳了全网。

山西卫视今年春晚的《登鹳雀楼》,更是让盛唐之景跨越千年时空展现在观众面前。但大部分晚会作品虽然当下出圈,却未能像河南卫视一样形成持续性。

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再到七夕和中秋节,河南卫视在这些传统节日的主题晚会中一直能够维持较高的热度,与其持续贴紧传统文化的主题,创新地展现出传统文化的策划息息相关。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河南卫视的持续出圈或许并不是一个好"抄"的作业。当然对于各家平台而言,也不应只是简单复制地"抄",而是应该不断探索,找出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传播模式和体系。

ZAKER新闻出品

文/曾宪天实习生张瑞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2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