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浙江卫视的《为歌而赞》第二季上,百赞团面对诸多歌手依旧直言相“怼”,连李玉刚这样的知名歌手也逃不掉被“怼”的尴尬。
李玉刚一曲美轮美奂的《绕》结束后,喝彩声不少但是得票数却不高。百赞团直言“没有惊喜,形式大于内容”。
李玉刚:“我只想让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能够知道和认识国风音乐,这就值了。”
如此回答,足见李玉刚作为国风音乐领军人物的的宏大格局和气度,毫无意外得到了全屏点赞。
不得不说,李玉刚能够拥有今天的大家风范与成就,必须要感谢一个人!这个人便是“记恨”了李玉刚很多年,并且至死也没有原谅他的梅兰芳之子梅葆玖。
说起李玉刚与梅葆玖之间的恩怨,还得从梅派继承人梅兰芳之子说起。
梅葆玖先生是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第九子,也是梅先生和太太福芳芝生育九个孩子、存活下来四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
梅葆玖年少时候无心学戏,父亲也并未把最小的儿子当成继承人来培养。
所以梅葆玖10岁才开始学戏,13岁登台。京剧界里有句戏谑话,叫“玖爷没腰(身)”,说的就是梅葆玖童子功不扎实,腰身不够软。
前面有两兄一姐,原本轮不到梅葆玖来继承父亲的衣钵,承担梅派传承的重任。可是,哥姐分别按照心愿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重担就摆在了梅葆玖面前。
四哥梅葆琛从震旦大学毕业后进入北京设计院工作,除了胡琴方面有所建树外,更多的成就还是在建筑设计上。
五哥梅葆珍毕业于北京燕京大学,后去美国进修文学专业,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
虽然梅葆珍曾著作《我的父亲梅兰芳》,也留下大量研究梅兰芳的重要文献资料,但是他和做金融工作的孩子都与京剧无甚关联。
七姐梅葆玥大学毕业之后一直在中国戏曲学校担任老师,也常年登台表演。不过她嗓门亮,走的是老生的戏路,和父亲梅兰芳是完全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方向。
年梅兰芳先生去世,国家和人民痛失一位登峰造极的表演艺术家。悲痛之后一个更急迫的问题摆在眼前:梅派艺术如何传承?由谁传承?
梅葆玖先生作为唯一可以代表梅派艺术成就的梅家后人,无法眼看梅派凋敝、父亲的一生心血化为乌有。
他毅然放弃了自己热爱的音响、汽车等机械,从“不务正业”的梅家小儿迅速成长为梅派传承者,扛起了发扬梅派和京剧艺术的大旗,成为京剧同仁们心中的“定海神针”。
自此,梅葆玖多次拜访名家做艺术交流,自己也不断登台演出。然而,特殊时期里,梅葆玖和他的梅派艺术都不得不为样板戏让路,整整14年没有张过一句嘴。
等到乌云过后,梅葆玖再度登台,早已过了他作为演员的黄金时期。除了新创作的《梨花颂》等少量剧目影响尚可,其他的都是在“吃老本”。
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让更多观众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