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去昆明池七夕公园,因工作人员布置七夕会场,我们没能泛舟湖上,畅快游玩。于是,临时改变计划,来到了诗经里。诗经里位于西安市沣河之滨,是全国首个以《诗经》为主题的特色小镇。它聚合四种景观体系,五大主题庭院,八大标志生活方式,以原创诗经文化为魂,构建了国风广场,鹿鸣食街,关雎广场,小雅书社等一系列与诗经文化相对应相融合的建筑景观。用文化消费的方式,让文化活跃了起来。在景区入口处,一个用茅草搭建的牌楼,上面用篆体书写三个字:诗经里。这样别具一格的设计,区别于城市里林林总总的现代化的装饰,反倒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整个景区按其规划,分为三部分:生态风景区,创意产业区,综合配套区。踏入景区,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扑面而来的诗经画风。假山石上的“风雅颂”三个字,氤氲着袅袅烟雾,若隐若现的,时时刻刻都不忘了告诉你《诗经》文化的意蕴。左右两侧,错落有致的古风建筑掩映在竹林松树间,小桥流水,诗情画意;亭台轩榭,古朴典雅;树木花草,茂盛浓密。处处弥漫着水雾,似烟雨江南神秘仙境的氛围,让人分不清是现实,还是梦幻,却如诗如画般醉意朦胧了。园区内有许多诗经礼乐盛典呈现给广大游客。如沐手抄诗,簪花祈福,曲水流觞等等,这些诗意的活动,因为我们去的太晚,遗憾都没有看到,只见到旁边有简单的活动介绍。想想,若是能身临其境,亲自感受一下古人从容风雅的意境,那该是怎样的一种满足啊!说说沐手抄诗吧:抄诗者换上优雅的汉服,进入专属抄诗场地,主抄人讲解经典诗篇的含义,游客领略诗礼与诗文化内涵后,静心抄诗。纸墨方寸间,画笔随心,心随意动,笔随心动,感悟诗经经典。走在诗经里,不时有窈窕淑女,身着汉服,拿着手机拍照。她们清雅丽人的装束,穿越了古今,亲身体验着汉服独特的魅力。建议楚楚也穿汉服感受一下,她还害羞地摇了摇头。诗经里最别致的地方在于,这里店铺的名字大多都和《诗经》有关。“南有嘉鱼”餐馆,“摽有梅”甜品店……第一次听说“摽有梅”,还是两三年前在河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节目中。当时,有一道题目谈到了摽有梅,只记得选手答错了,杨雨老师现场给大家普及这个知识呢。后来,我认真地百度学习,明白了几分。原文如下: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这是周朝南方女子急于求嫁的诗,质朴清新,明媚深情。翻译成白话文:梅子纷纷落地,树上还留七成,有心求我的小伙子,请不要耽误良辰。梅子纷纷落地,枝头只剩三成,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到今儿切莫再等。梅子纷纷落地,收拾要用簸箕。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快开口莫再迟疑。想象中描写了这样一副画面:暮春,梅子黄熟,纷纷坠落。一位姑娘见此情景,敏锐地感觉到时光无情,抛人而去,而自己青春流逝,却嫁娶无期,便不禁以梅子比兴,情意急迫地唱出了这首怜惜青春,渴求爱情的诗歌。这使我想到了唐朝的一首七言乐府《金缕衣》:”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两者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良辰美景奈何天?楚楚是不是也应该来个“摽有樱,摽有桃”什么的来诗意一下呢?说不准还会有意外呢。临出景区的时候,我们就收获了惊喜,令楚楚激动万分。景区出口处两边的墙上,布满了《诗经》中种植物的图片和诗句。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惜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这些诗句,大家耳熟能详。但是”楚”这种植物,我先前是不明白的,也不知道楚楚是否知道。看到了这个“楚”,我们楚楚着实激动了一番。又是背诗句,又是拍照,像是见到了久别的亲人一般,以至于出了景区仍意犹未尽。“楚”,落叶灌木,又名牡荆,开青色或紫色的小花,枝干坚韧,可做杖。《诗经王风扬之水》中:“扬之水,不束于楚”。意为平缓流动的水啊,也漂不起成捆的柴草。《诗经召南汉广》中: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意为杂草丛丛错杂生,用刀割取一把把荆草,姑娘若是要出嫁,要好好喂饱拉车的马。“楚”指的就是荆草之类的植物。其实后来仔细想了想,“楚”从”林”,定也与“木”少不了关系。有了这个意外的收获,即使园区的活动一个都没参加,我们也不虚此行了。《诗经》中的许多植物描写,已经演化为很多成语,深入到我们平日的语言之中了。如“颠沛流离,投桃报李,巧言如簧,辗转反侧,硕大无朋,求之不得”等等,与我们的文化,生活息息相关了。传承千年文化,任重而道远!品味诗意生活,来诗经里,感受诗经文化的独特魅力吧!郝晓玲,渭南大荔人,喜欢诗词,热爱文字,作品散见《渭南文坛》《华山文学》《大荔文学》等网络平台。*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