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日本人的细心和注重细节,我们经常听说。这回,再次验证。日本在援助给我们抗疫的物资包装上,贴上了一些鼓励和加油的诗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这些诗句,理解起来并不费劲,比较浅白,其意思,可转化为同一句白话文:我们在一起。我念过中文系本科,但对这些诗句的出处,并非全部一目了然。正好,“澎湃新闻”采访了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生导师邓小军,邓老师讲解了这些诗句的来历,我先把知识点摘录于此。“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为日本长屋王绣在袈裟上的四句偈语之中的两句,完整版是“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言日本和中国是不同的国家,可是清风明月,两国人民同戴一天。希望中国各位佛子,一同缔结未来的美好因缘。长屋王的此偈,是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弘法的原因之一。这一句,我之前不知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出自《诗经》中的《国风秦风无衣》,完整版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你可能不理解一些字词句的确切意思,没有关系,其实三段属于同义重复,表达“团结一心,同仇敌忾”之意。这一句,我是知道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出自王昌龄《送柴侍御》,完整版是“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一句,我也是知道的。“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由捐赠方日本富山县自创。其中,“辽”指受赠方辽宁省,“同气连枝”出自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该成语比喻同胞兄弟姐妹。好累,一下子交代了这么多知识点。下面,我们说点别的。日本捐赠方可能没有料到,他们以诗相赠,竟然让一些中国人过敏了。过敏的表征还不一样,主要有三:一是自惭式,好事者将之与央视、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的“武汉加油”相比较,认为我们自己的表达太土,太苍白、太单调、太有失文化底蕴。二是反思式,日本将中国的古诗张口即来,而我们自己,却越来越疏离古诗词等传统文化,数典忘祖了!三是歇斯底里式,《长江日报》评论员文章公然声称,引经据典,拽古文,不如直接说“武汉加油”来得好,说什么“有些人的`文艺心`激动了起来”。这派意见,立论上简直不堪一击,特别显小家子气,歇斯底里,竟然也能登上大雅之堂。针对以上三种过敏的国人,我分别给一味解药。第一,不必自惭。他们所引用的诗句和成语,皆为我们自身的文化瑰宝。这不正好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得到了发扬光大吗?第二,不必急于反思。我想,作为一项外交活动,日本方面绝不是随便引用这些诗句的?我的意思是,日本方面必定花了一番功夫,或邀请了汉学专家出马,别以为,每一名日本人都有此才能?于此同时,我们确实应该有所反思,国人在传统文化积淀方面是否正在下降,该如何补救?这与日本赠不赠诗无关。第三,别狼心狗肺,还误伤了自己人。关于第三种过敏症,因为漏洞太大,我竟然不知从何处反驳为好,只劝他们注意一点吧,喜欢引用古诗词的,可不止日本的外交官员。说完以上的,你可能觉得一些地方属于诡辩。那么接着,我们再来聊聊诗歌,诗歌一定是一种高级表达吗?自惭形秽的国人,大概认为诗歌是一种高级表达,而白话文就是低级表达,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如果还停留于“白话文是低级表达”的认识,你与当年那些反对白话文运动的老朽们何异?我认为,诗歌以及文绉绉的话是高阶表达,但高阶不等于高级;浅白易懂的白话文是低阶表达,但低阶不等于低级。它们的区别在于,使用的场合不同,表达的目的不同,等等。如果混淆其中区别,该作高阶表达的时候,却进行低阶表达,或者反过来,就可能会闹笑话。借用六神磊磊的举例,球场上,不猛喊“女排加油”,却喊:“女排,乘骥以驰!乘骥以驰!”,这种老朽,必定病得不轻。这就属于该低阶表达的时候,却选择了高阶表达。再比如,如果一科学家以文言文写作科研论文,你会觉得这名科学家有水平,还是有病?推行白话文之前,古文已经登峰造极,骈偶对仗,之乎者也,规则又细又严,美则美矣,可难度大,不易掌握和运用,离普通人非常远,只适合作高阶表达,不适合低阶表达。于是,上世纪初,白话文运动肇始。白话文是低阶表达,追求以浅白易懂而又简练的语言传达精准的意思,至于美、意蕴等,作为其次的追求,可先放一放。当年,白话文运动遭到激烈反对,理由么,无外乎是太土,太苍白、太单调、太有失文化底蕴之类。时至今日,我们多么感谢白话文运动!它解放了语言的桎梏,让交流变得容易起来。否则,我们若是现在还用诘屈聱牙的文言文交流,那么,要在学习语言上花掉多少倍于现今的时间和精力?白话文有利于沟通意思,交流思想,但带来另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就此将古文、诗歌等文字形式抛弃?别忘了,我们仍然需要高阶表达。翻译上有“信、达、雅”之说,信即准确,达即通顺,雅即优雅,即美。这不仅是翻译外国文字时应遵循的要求,也是运用本国语言文字时候要注意的地方。在某些场合,出于某些目的,我们会有“雅”的追求。比如诗歌等文学作品,不同于科研论文,主要是在“雅”上见功夫。高阶表达,常常能够表达出低阶表达所不能的“言外之意”、含混之美、陌生之美等。诗歌不一定是高级存在,但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再说日本引用古诗向我们表达善意和支持,这就属于高阶表达。首先,用得很贴切,言简意赅,传达了“我们在一起”之意,这是“信”和“达”;其次,以古文传意,比白话文直说多了一层“雅”,作为外交之用,增加了人情味,突显了感情之真挚,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挺好!但,若因此责难“自己人”,则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在为“武汉加油”这层意思上,两种表达,对应于不同的需要和场合,没有优劣高低之分。央视、人民日报他们也是人才济济,飚几句古诗文,何难之有?但若央视、人民日报他们不好好说话,整天地拽古文,玩风雅,该遭罪的恐怕是我们自己了!所以,别过敏了,这回要感谢日本朋友。疫情当前,同仇敌忾,少争论。ps.白话文也可以“雅”,这是新的话题,本文不表。pps.本人绝非精日分子。…TheEnd…再看一篇写给40岁的情书烽芒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9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