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嘉兴的一张名片,随着城市外延的不断扩张,过去位处城郊的南湖,如今已是城中之湖,成为这座城市展示的一大窗口。
伴随着嘉兴经济、文化、旅游等的发展,南湖景区在成长中也不断经历着“蝶变”。南湖湖滨区域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块,牵动着嘉兴人的心。
昨天上午,嘉兴市南湖湖滨区域改造提升工程正式开工,让湖滨区域的深度“蝶变”变得触手可及。未来,它将更好地守护南湖。
建设工期30个月
南湖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红船精神”的发源地,其中南湖湖滨区域,南北长约1.2公里,占据南湖三分之一岸线,不仅是南湖旅游景区拓展的核心区块,也是南湖与嘉兴城市结合最紧密、城景关系最融洽的区块。
南湖的建设,经历了几个阶段。上世纪90年代,嘉兴启动春、夏、秋、冬园和南湖革命纪念馆的建设,建成了南湖东岸的环湖绿化带,破旧不堪的沿湖棚屋得以拆除,展现在市民眼前的是郁郁葱葱的公园。年至年,嘉兴对南湖周边地区实施了5期环境整治,南湖得到大规模疏浚,同时建成了南湖景区周边“三纵二横”的道路框架和会景园、南湖渔村、放鹤洲公园、西南湖生态绿洲、停车场及商场五大项目,南湖及其周边区域变得更加靓丽。年至年,以红色旅游和“开天辟地”大型图片展为载体,进一步打响南湖品牌。年,湖滨区域改造启动,进一步提升南湖景区的品位,优化景区功能。
今年10月,在嘉兴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南湖湖滨区域改造提升工程获得全票通过,和子城遗址公园改造项目一起被正式批准纳入市级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实施范围。
据介绍,此次湖滨区域改造提升工程东至规划南湖路(含道路)、南至南溪路、西至南湖、北至平湖塘—现状南湖路—医院,总占地面积约21.47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超过13亿元,建设工期为30个月,计划年建成开放。
根据设计,此次改造提升将以“革命红船起航圣地、嘉兴文化独特体验、现代时尚滨湖空间”为主题,以“民国时期建筑风格”为主要基调,最终形成“两带四板块”(“两带”即滨湖连续景观带、“重走一大路”红色文化体验带;“四板块”即鸳湖里弄、嘉绢印象、南湖书院、南堰新景)的功能空间结构。
改造成“两带四板块”
记者在设计方案中看到,在“四板块”里,“鸳湖里弄”主要布局是南湖革命纪念馆老馆(展陈主题:嘉兴故事)、鸳湖旅社、民国风情街,主要功能是市井文化与“红色文化体验+文化主题餐饮/住宿”,届时将结合南湖革命纪念馆老馆关于嘉兴故事的主题展览,参考鸳湖旅社、张家弄等历史背景信息,构筑符合嘉兴民国时期空间肌理的里弄式街区,以老故事新业态的理念处理文化与功能的关系,开展革命文化、市井文化的全方位体验。
“嘉绢印象”的功能主题是“民族工业文化体验+时尚发布+游客服务中心+市民生活休闲”,主要包括嘉绢印象馆、南湖游客中心、锦绣休闲工坊、欢乐儿童堡,将依托绢纺厂各类建筑遗存,构建一核两翼功能主题建筑,展示嘉兴绢纺产业历史、“生产与生活一体”的城市记忆,同时提供滨湖休闲生活的新体验。
“南湖书院”的功能主题是“新思潮新文化体验+教育培训+文化发布”,主要包括嘉兴书房(多业态混合书店)、湖畔书馆(培训产业和文化发布场地)、书院花园,将依托南湖高级中学的建筑遗存和空间格局,构建现代文化活动场地,营造与文化主题相关的休闲体验。
“南堰新景”的功能主题是“时尚休闲+亲水体验”,主要包括时尚生活馆和滨水大台阶,将作为南湖旅游和亲水休闲活动的拓展板块,设计上打破原来的平直岸线,设置集餐饮、休闲和时尚零售于一体的功能建筑,以及承载夜晚滨水观光活动的休闲湖湾,辅以表述南堰历史趣闻的景观小品,打造现代、时尚、活力的亲水休闲板块。
“这次改造主要包括对湖滨区域内历史文保建筑进行修缮和改造,涉及原绢纺厂厂房及仓库、南湖高级中学旧址、南湖革命纪念馆老馆以及南湖沿岸相关保留建筑。新建‘鸳湖里弄’、‘嘉绢印象’、‘南湖书院’和‘南堰新景’四大功能板块相关建筑设施和绿化园林、景观小品以及相关市政道路与桥梁等配套工程。”嘉城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此次对南湖湖滨区域的整体改造提升,将进一步完善南湖景区的基础设施,全面提升旅游环境和品质,改善旅游综合服务能力,打造嘉兴旅游休闲新地标。
游赏路线分为4个段落
昨天上午,南湖湖滨区域改造提升工程正式开工。据介绍,此次改造工程中亮点颇多,令人期待。
记者在设计图上看到,工程中规划了一条新南湖路,相比现在的南湖路位置进行了东扩,新南湖路以西是本次启动建设的地块,以南湖为背景,以湖滨区域为基础,今后市民可享受更大的公共休闲绿化亲水空间。其次,整个项目的建筑风格将提取嘉兴民国时期建筑的典型元素,通过现代的手法、材料进行重构与演绎,形成“现代民国风”。
不仅如此,改造后的湖滨整条游赏路线可划分为四个段落——
段落一:从老火车站至狮子汇渡口、南湖革命纪念馆老馆、“鸳湖里弄”,可深入了解中共“一大”会议从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的背景和过程;
段落二:从“鸳湖里弄”经“嘉绢印象”至“南湖书院”,可了解嘉兴近现代绢纺工业的发展历史,以及嘉兴作为新时尚、新文化和新思潮的汇聚地;
段落三:登船驶进南湖,登上湖心岛,瞻仰红船,聆听和感受当年发生在南湖中的故事;
段落四:由湖心岛驶向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重温革命历史,再续精神传承。
“工程开工之后,首先要建设的就是滨湖连续景观带,建成后将更加亲水、休闲。”嘉兴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旭峰告诉记者,该景观带计划在明年9月底完工,届时将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更好的旅游体验。
让更多人看到更美的南湖
10年前,南湖湖滨区域启动征收,湖畔老城区居民乔迁新居,为城市发展腾出空间:南溪路、纺工路大大拓宽,南溪路以南纺工路以西多了一片公共绿地,成为附近居民休闲的好去处。
昨天上午的开工典礼上,不时有路过的市民停下来观看,“湖滨这里要动工了?会建成什么样?”今后南湖湖滨区域会变成什么模样?随着此次开工,湖滨之前被围墙围住的这块区域即将上演精彩“蝶变”,给市民和游客留下更多悬念和期待。
听到湖滨改造提升工程开工的消息,从小就在南湖边长大的周月明语气一下子欢快起来,“之前就跟老姐妹聊起,现在开工了,很期待!”
今年65岁的周月明可以说是“喝南湖水长大的”。“我爸妈原来是绢纺厂的,一直就住在南湖边,我老公是毛纺厂的,我大半辈子都在这块土地上。”在周月明的印象里,小时候那里并不热闹,到了晚上就基本没什么人了,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南湖渐渐美起来了,“拆了破旧的棚屋,有了春园、夏园、秋园、冬园,还有了漂亮的公园、绿化带,环境变美了,来南湖游玩的人也越来越多。”周月明告诉记者,她父母的房子是在年左右开始征迁的,她家则是在年,在她看来,这是腾出空间留给城市发展,“肯定会舍不得,现在也还是会去转转,等建成之后,我想我肯定会经常去的。我们这些分散在各地的老邻居能在老地方相聚,到那时,我们一边看着湖滨的新景观一边叙旧,应该别有一番风味。”
周月明的愿望,也是很多当年生活在南湖畔居民的愿望。和她一样,在南湖边住了近50年的吴梅华也格外期待这次湖滨区域的改造。“从年来到嘉兴,就一直住在南湖边。”76岁的吴梅华还记得,当时南湖边很荒凉,她觉得自己待的是一个偏远角落,后来南湖经过建设,她才慢慢感受到人气。“对这里已经有了一种亲情,房子征收之后,我们选择了离南湖比较近的小区。虽然后来去了养老院,但我还是会经常来转转,在这边住惯了,见证着南湖的变化,就想在这里看着它,期待改造升级后能让更多人看到更美的南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