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五言诗肇始之作,短短十五句,充满了

白癜风皮肤病新技术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510/4621488.html

《诗经》主要由四言诗组成,这一点但凡是读过这部诗集的人都有个大概印象。所谓四言诗通常是指整首诗或绝大部分诗句由四字句组成。《诗经》虽然有不少三言句、七言句、八言句、九言句,但纵观整部典籍可以说基本上是以四言诗为主。

而每句五个字的诗体,也即后世的五言诗,应该起源于西汉时期,逐步发展到东汉末年渐趋成熟。比如曹植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就是真正的五言诗了。

不过话说回来,说是起源于西汉似乎也有点牵强,毕竟,《诗经》虽以四言诗为主,却也是有了五字句的肇始之作的,并且那五字句也是用得一气呵成,所以说五字句早于西汉五百年出现也还是说得通的。

现在来读一读《诗经》中这一首五字句为主的杂言古诗:

国风·召南·行露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不说五字句的句式在四字句的基础上每句增加一个字,使句子在节奏上增加一拍,让句式更富于变化,单说从实际语法来看,由四个字变为五个字,很显然就使每一个句子在语法成分上增加了容量。

简单点说,五字句显然可以比四字句更能清晰明了地交待事件。而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五字句似乎更有市场,生命力也更强,从历史上的统计来看,诗作数量最多的还真就是五言诗。

由此看来《诗经》中的诗句和语言都追求一个极致精炼,但似乎也希望在诗歌的体裁上做出一些改变或创新,这一首《行露》也算是一种尝试。

先来了解一下整首诗。自古以来这首诗的相关争论就非常多,有认为这是召伯审理这件无赖强娶民女案件时所作;还有人认为这是女子嫌弃丈夫家境贫寒而故意悔婚,最后招致诉讼的等等等等,诸多猜测。

争论虽然很多,但我们可以完全不去探究各种诗评提及的背景,因为,所有《诗经》中的诗篇本来初面世之后,就没有伴随任何一首权威的注解或诗序。我们可以直接通过全诗的内容来自己理解诗人要交待的内容。

因为这首诗总共有三章,但是这第一章很奇怪的用了四字句,又只用三句,很是不合常理,并且交待的内容也让人毫无头绪,这个情况甚至导致后世有解经者认为,这三句本是别的诗作的断章扣了进来。

不过无论诗人是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实际上都跟诗人要说的正事没有太大关联,我们可以暂时放在一边,不用理会,单看那后两章就可以了解整件事。

第二章与第三章又用了重章叠句,所以理解了第二章就可以完全拿下整首诗。

诗人说:谁说的麻雀没有嘴的?那它为什么能够啄穿我的屋子?(第三章:谁说老鼠没有牙齿的?那它为什么能够咬穿了我家的墙壁?)是谁说你没有娶妻的?你为什么要害我吃官司?(不过你)尽管让我吃官司好了,我也绝对不会嫁给你!

事情已经清晰可见:一个无赖浪荡子想要强娶这位女诗人,可隐瞒了已有家室的事实,女诗人认清了无赖的真面目,断然拒绝。这位无赖恼羞成怒,可能借用权势让女诗人有了牢狱之灾。

但是女诗人虽是女子,气节却是不输男子,坚决不从,宁愿吃官司也不嫁这无赖。于是女诗人唱出了这充满了愤怒,又不愿折节而誓死抗争的诗篇。

这首诗虽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五言诗,但《诗经》也正是自开篇直到这首诗,方才开启五字句的尝试。而且,从诗中内容来看,用五字句确实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至少我们能够读到第二三章中,诗人充满愤怒但又一气呵成地交待完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这是一次勇敢的尝试,是五字句的成功尝试,也是女诗人勇敢抗争,为自己争取自由的勇敢尝试。那么说这首诗是五言诗的肇始之作也还是说得过去的。

百家号独家发布,并从未授权除百度以外的平台转载。

想了解更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