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这是一首歌颂母亲伟大德行的诗歌。即使这位母亲如此伟大,达于圣善之境。儒学义理指归的意义在于人需要教化才能成材,要从小养正,扶正。周易《蒙卦》蒙以养正就是这个道理,人从小就要养正,若是不听话,还要击蒙。《忏悔录》主张遵循本性教育是毫无道理的,而且卢梭也根本不知人之本性是至善。他所谓的本性当是动物植物的天性,却不知人心本善但人心惟危。除非所谓的本性教育只是生活在在一个宁静祥和安定只有良善的环境中,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西方所谓哲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棘,沙棘,山枣树,多刺。凯风,温暖和煦之风,喻母爱。
劬,qu音,辛苦。圣善,全诗的诗眼。马王堆帛书《五行》,按照我对帛书的排序,第一章第二章专讲这个问题,《五行》言,仁义礼智之行谓之善,圣之行谓之德。善和圣结合,就是仁义礼智信五德全备,是君子成己成人之道的完美统一。赞颂这位母亲有此五德。令,完美的,美好的。浚,jun音,沟溪。念xun,地名。
睍睆,xianhuan音。仪态端庄,形容鸟用睍睆。
第一联
温暖和煦的风从南方吹来,吹在幼小的沙枣树尖,沙枣树尖来回摇晃,我的母亲是如此辛苦操劳。
我记忆中好像沙枣树是丛生,会从根部生出多个枝条,然后枝条再分枝开花。此处以凯风比喻母亲的教化,沙枣树尖在风的吹拂下,颤巍巍的。沙枣树墩也暗喻母亲,但主旨在风之教化。《周易》巽卦彖曰,重巽以申命。刚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象曰,随风巽。君子以申命行事。
《易经证释》是这样阐释的,。故命也必申。事也必行。恐人以风行善变。吹拂于轻微。化行于狭隘。而忘顺正之道。物以伏入明其要旨。更以申行明其实践。此人道之贵。又有别于天之风矣。盖三爻之巽。天风之象。六爻之巽。则重在示人道之则。此彖曰重巽。象曰随风。而皆归于申命行事。足见人道之巽。于顺行中有为。非听其自然推行者也。故巽为教化所本。必期其入人之深。被物之徧耳。
深得巽卦味道,此首诗歌就是以风喻母亲之教化,并不能任其自然生长,要扶正。《论语》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第二联
温暖和煦的风从南方吹来,吹在沙枣树柔嫩的枝丫。我的母亲德性是如此完美,完备,可是我却不是有美好德性的人。
作者或许在努力,但进步不是明显,所以即使如母亲如此伟大的德行教化,自己也有所不及,有些惭愧。
第三联
在一汪溪水之下,都有一个清冽的泉源。母亲有七个孩子,母亲是如此辛苦地把他们教育。
泉源比喻母亲。泉水的清冽清澈比喻母亲以正为本,教化子女。在扶正养正。对子女的教育是花了大功夫的。正所谓己正而正人。子不教父母之过。溪水比喻子女。溪水能不能清澈,全在于泉源。
第四联
仪态端庄的黄鸟啊,也有令人动听的鸟鸣。母亲的七个子女啊,还不能让母亲放心。
以黄鸟比喻母亲。黄是土之正色,坤卦六五,黄裳元吉。坤就是母亲。黄色为坤之德性。好音代指教化,教育。我记得《论语》有一章,讲周有八士。那八个贤士也是兄弟八个。教育很是成功。但那八个贤士都被文王所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这七个子女还不能让母亲放心,显然还不被所用,不被所用不是因为不成材,如此伟大的母亲教育出来的子女一定是有德性有贤能的。
整首诗歌以凯风,寒泉,黄鸟比喻母亲德性,赞颂了母亲为了教育子女,不辞辛劳,尽心尽力的光辉形象。从作者能体会认识到母亲的辛苦和伟大的德性而讲,教育还是成功的,只是还未走向社会,或者说还不被见用,显然隐隐有此意的。这是这首诗歌的另一个用意所在。有金声而不能玉振也。
整首诗歌以枣树长大比喻母亲培养教化之辛劳,以寒泉,黄鸟比喻母亲之德性。比喻精巧准确,也是一首艺术水准很高的诗歌,值得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