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还是国潮请别把玩家当二百五国潮游戏

张书乐

国内的品牌圈一直有个不好的毛病——拿来主义。见到热门的概念,就立刻拿来自己用,也不管合不合适。

就好像游戏行业,年还信誓旦旦说自家游戏是古风,年末就升格为国风。

结果转背过了年,看见人家李宁在全球各大时装周上亮相、掀起了“国潮”热,又齐刷刷的升级3.0版,自顾自的叫做国潮游戏了。

当我和游戏圈的朋友闲聊国潮游戏时,他们倒也打趣:中国风当然是十足的。至于潮嘛,游戏不正是潮玩吗?两者相加,就是国潮了。

行,这解释让人真的不得不服啊。

以此类推,几乎任何一种游戏,都可以和任意阶段的流行风向蹭个脸熟。

毕竟,想蹭热点,让程序员往游戏里弄个贴近性的任务,就可以得意洋洋的自诩一番了。

可真的国潮吗?

或许,连最初的古风热点,蹭的都有点勉强。毕竟古风主要是针对歌曲,也就金山的剑侠系列游戏还说得过去,好歹古风歌曲的热点就是它家带起来的。

其他的游戏呢?

弄个道士、甲兵,或者模仿金大侠笔下的朱子柳,把书法变成招式,就一板一眼的宣称自己古风了?

或者给游戏人物统统穿上唐装汉服,再来几个雕梁画栋的街景,就晋级国风了?

不过是照猫画虎,得其形而炯炯“无”神罢了,大有把普罗玩家当二百五糊弄之感。

何况,这一招也丝毫不新鲜。

恰恰是十年前,一大堆从韩国泡菜游戏模仿而来的国产玄幻游戏,接着年北京奥运的风口,打着“中国风”的旗号想要驾船出海,糊弄外国人的票子。

结果呢,这船也就开到了东南亚,差不多就搁浅了……

不过,这一次国内这些游戏公司却没打算再去忽悠外国人了,而是想要出口转内销。

国潮只为出口转内销

这不,当年打着“中国风”旗号进击海外市场,并多年来作为自己宣传重点的那个带头大哥,于6月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的E3大展(电子娱乐展览会)上,毫不客气的打出了国潮游戏的牌。

再一看人家带去登陆的那几款游戏,都懒得点名,游戏玩家一看就知道是十来年的老字号的手游版,咋就突然一下潮了呢?

看完这个进军海外游戏市场带头大哥的通稿,我才发现人家还真是“国潮”一派,深谙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远比李宁去顶级时装周上给衣服上打几个汉字更威猛——这家的“国潮”二字是缩写,全称是“中国游戏潮流”。

这种蹭热点的手段,也是没谁了吧。

到底国潮在游戏上的结合点应该是怎样的?

其实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古风游戏很明确,就是借助古风歌曲在游戏里传唱,形成一种小众垂直的聚合,偏重于武侠类游戏。

国风游戏也已经清晰,就是在古风游戏的基础上,扩大受众族群到二次元的汉服、ACG等爱好者范畴中,尽管群体足够年轻,却依然小众。

到底啥是国潮游戏?

国潮游戏,或许真的是3.0活力加强版。但又或许应该跳出这个范畴。

前者古风、国风都偏重于强调复古,而国潮则重点在一个潮字上,让潮流文化和中国风融合在一起,形成另一种具有潮属性的个性审美。

如果作用在游戏上,或许可以这样:用VR技术,让中国剑侠按照古风音乐的节奏指示去战斗。招式或许可以独孤九剑、未尝不能街头斗舞……

如果实在不想搞VR、AR?

键鼠或触控也没啥问题。至于人物形象嘛,必须潮。建议参考《哪吒:魔童降世》,我超爱哪吒那对双丸子头下的黑眼圈了。

有点邪性,但又不超过“教材提纲”,踩着边线感受自在,或许才是国潮一代粉们所追求的。

刊载于《人民邮电报》年9月20日《乐游记》专栏期

张书乐人民网、人民邮电报专栏作者,互联网和游戏产业观察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