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设计潮范中国风,用密扇打破西

不能一味满足西方人对中国风的想象,要做出真有本土文化的中国风。

几年前如果在街头遇到穿汉服的小哥哥,你一定会觉得他不是在拍戏,就是在去往拍戏的路上。然而时尚与流行趋势是不可预测的,谁也想不到如今汉服、旗袍这些弥漫着浓浓中国风的复古服饰,会成为时下最流行的穿着打扮。

提到中国风,就不得不提起中国风设计师服装品牌“密扇”。这是冯光与爱人韩雯一同于年年底创立的,两人也首创了“潮范中国风”的设计理念。

毕业于英国利兹大学面料染织专业的韩雯,出生于大连的一个服装企业家族。毕业后曾在薇薇安·威斯特伍德就职。7年的留学经历,与“反叛与创新”的品牌精神,让她萌生了用西方设计语言重塑中国传统文化的念头。

回国后的韩雯遇到了同样在英国留过学的冯光。在接触过程中,她发现两人在英国所读的学校竟离得非常近。韩雯说:“其实海外的华人圈还蛮小的,直到回国后两个人才接触到彼此。”虽然冯光在杜伦大学学的是金融专业,毕业后也一直在金融领域内工作,但是对当代艺术和传统文化的爱好却与韩雯一拍即合。

早在英国留学期间,两个人就发现中国的时尚行业已走过了好奇、崇拜、模仿和盲目追捧的时代,符合年轻人审美和日常需求的中国风品牌,必然会成为国内时尚行业的热点。这也是他们创办“密扇”的初衷之一。在随后的调查中,两人发现中国本土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并因此决定要借由之前所学的时尚语言与商业逻辑,来表达自己对当下中国的理解,再把这些想法传达给年轻人。深谙西方艺术与时尚精髓的他们,大胆邀请了中国当代年轻艺术家撒旦君进行跨界合作,取材古代神话“西游记”、昆曲“桃花扇”和历史事件“郑和下西洋”等诸多元素,另辟蹊径地开始服装设计的历程,目标就是做出一款由中国人自己独立研发款式、图案和面料,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灵感的时装品牌。

“密扇的诞生,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角度上,都让中国在国际时尚圈有了一席之地。”韩雯说,“我们不想一味满足外国人对东方的想象,假借历史的遗迹去描绘一种博物馆式的文化,就好像中国还停留在当年马可波罗笔下遍地黄金的年代。”他们希望自己能做出一些与众不同的东方风格。比如在明末清初,内地与新疆融合,汉族皇室将刺绣引入哈密王的土地,他们和“密扇”一起寻找这种即将失落的手艺。只是他们用当代美学风格把这些图案进行了重塑,根据当代人的审美角度打造与古典服饰相结合的时装。

很多人都觉得“密扇”的风格和大部分中国风有所不同,这也正是韩雯和冯光想表达的内容。最早流行起来的中国风,其实并非来自于中国本土文化,而是由一些外国设计师打造的、包涵中国艺术风格的东西。但他们都是以西方人的角度来看待甚至想象中国文化的样子。这就像你在唐人街上吃了一只“左宗棠鸡”,但是在中国人的菜谱里却并没有这道菜一样。

韩雯和冯光并没有一味的复古,而是有所颠覆的继承。毕竟随着时代的变化,人的状态也在不断变化。而这一切的灵感,都来自于韩雯当年工作的品牌薇薇安·威斯特伍德的主理人“西太后”威斯特伍德。出生在英国乡村典型的保守派家庭,上学时学习的也是传统的银器学,按理说威斯特伍德应该去做一个特别老牌的英国式优雅服装品牌,可她却在那个反文化盛行的年代里,用摇滚乐、性别革命和朋克文化展现出自己的反叛与不羁。她喜欢在16、17世纪的中古衣服上进行改造,性虐待服装、束缚式系带、安全扣针、刀片锁链等象征新时代的元素都被用在了上面。她没有沉浸在古典又传统的英式美学中,而是紧贴时代。“这叫创造,而不是模仿。”韩雯这样评价。

冯光回忆说“密扇”的第一件衣服,诞生于他们在杭州的工作室。那时两人没什么钱,工作室里也没多少人,当第一件旗袍改良完成后,两人兴奋了一整夜。年,就在“密扇”创办一年之际,它成为《芈月传》合作官方授权的服装服饰系列。一年后,受“雅昌artplus”的邀请,与艺术家邬建安合作“猴王无忌”特礼并参与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亚洲厅的“解放美猴王”新年特展。

冯光说:“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灵感来源,它表现出的必定是不同凡响的生命力。让传统文化与服饰恰当的融合,是中国风走出国门非常重要的一步。”虽然“密扇”所呈现的中国风在初期引起过很多争议,但他们相信新事物的出现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也不会让这些成为阻挡他们的理由。

除注明外内容均为正午文化原创转载请联系个别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