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真可以说是国产好剧的爆发年啊,按照网友们的说法就是:一部剧够不够火热,就看有多少网友在里面找到了新的真爱。
而光是今年夏天就有李现、肖战、王一博各大小鲜肉齐上线。让广大少女“欲罢不能。”
不过最近又一部新剧闯进了我们的生活,让很多人都放弃了心中原本的对象,转而来到了“寻爹认妈”的大型寻亲现场。
《小欢喜》
又名《小别离2》延续了《小别离》中两位主角家长方圆和童文洁的名字,但“别离”之后无疑迎来了“欢喜”。
故事仍然聚焦典型中国式小家庭身上,以高考家庭为切口,展现中国式家庭的酸甜苦辣。
《小欢喜》一经上线便获得表扬,网友纷纷评论“《小欢喜》的编剧简直偷窥了我的高中生活”,“我妈可以本色出演剧中的妈”。
立足现实又扎根大众的剧情让观众喜笑颜开之余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仿佛回到了那个端坐在桌前奋力准备高考的翩翩少年。
01
“关于高考的爱恨情仇”
剧情一开始黄磊饰演的方圆,在独白中就为我们交代了《小欢喜》的演绎背景:高三考生家庭。
中国的高考家庭可以说是最为特殊的一个存在了,基本上所有家庭都会有这么一段经历。
可以说凡是到了高三的家庭只要你还没在高考时考完最后一门,那这就是一家人的战争。
一边咒骂着高考的应试教育体制,一边又努力的做高考制度的顺从者,可以说没有谁比中国人对高考的感情更为复杂了。
在这样的制度下每个父母都会像剧中的童文洁对儿子说的那样来告诉自己的孩子:
“高考是你人生最关键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打赢了,你一生受益,你打不赢你终生遗憾。”
然而剧中方一凡与他母亲观念的不一致简直是像极了我们多数人我们的曾经。
我们也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们甚至还会想着:“我天生不会那么平凡,不一定非得靠学习才能出人头地。”
我们每个人都有擅长和不擅长的方面,面对高考同样如此。
在父母的眼中:“他们无条件的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是最棒的。”这本无可厚非,可很多父母却习惯把成绩,当成衡量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
并且唯独在高考这件事上,很多父母可能不会妥协的去想是不是你不擅长学习而擅长其他的,他们只会想你还没足够努力。
相信很多人身边都有过类似的事,同样两个很喜欢画画的女生,老师本着负责的态度,分别约谈了他们的父母。班主任建议她们去文科班,往艺术生方向发展。
可女生A的父母却斩钉截铁地拒绝了,他们认为正经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女生B的父母自然也想拒绝,可他们再三询问女儿自己的意愿之后,选择妥协。
结果想必许多人都能猜到。
女生A格外努力却勉强考上本科,读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女生B学着自己喜欢的东西,在文化课不差的情况考上了当地名校,去念了心仪已久的设计专业。
作为对社会已有认知的情况下他们迫切的期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可以在高考这场战役中取得完美的胜利。
这是所有父母的心愿,可有时候我们身为父母也必须的学着接受孩子身上的不完美,因为当你舍弃了不完美的地方,可能你就会发现他其他方面的闪光点。
毕竟艺考也是高考。
高考这条路上孩子可以懈怠,但家长难以停步。这场战争他希望你赢,并且深深地苛求你一定要赢。
而我们所有家庭关于高考、生活还有子女间的爱恨情仇总是不太相同的。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同样适用于此。
02
“亲子之间的爱与恨”
如果仅仅只是关于高考这一个话题,难免感觉枯燥,毕竟高考的感觉我们实在不愿再去重温,使我们着迷的只有自己的傻模样、父母的小心思、还有其他人的“痛苦”。
每个家庭在考前的状态总归是不同的,有些家庭在这个时段里用尽全力粉饰太平;有些家庭在这个时段中将积压已久的矛盾爆发出来;有些家庭则将这个时段看作孩子人生中的决胜时刻。
而剧中的三组家庭共同呈现了一张中国家庭群像。
第一组:海清+黄磊,四个字形容就是“女强男弱。”
方圆一家和侄儿林磊儿
丈夫方圆享受中产中年生活,平时就爱赏花遛鸟,玩玩闹闹。
老婆童文洁上进要强,脾气也爆,标准的女强人。上班跟人勾心斗角,下班还都为儿子的学习犯愁。
儿子方一凡,随爹,爱玩。平时搞搞摄影,拍拍视频,偶尔追追女同学,再为女同学跟别的男生打打架。班主任过生日,他为了祝福老师万寿无疆,送了只大乌龟,把人家吓得原地起飞。
这个家庭让童文洁处处操心,老公对孩子入高三的事情不上心,还经常早上起来跟孩子抢厕所。
为了不耽误孩子时间。于是她每天早上4点端着咖啡把方圆叫醒给他催屎,就为了保证父子俩如厕时间不冲突。
儿子学习不努力,稳稳当当的倒数第一,熬夜肝游戏比谁都精神。可住过来侄子林磊儿却是年级第一,给童文洁和丈夫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而如今两个第一都在自己家里,童文洁则更加的不是滋味,常常念叨着“方一凡,你说你对得起我吗”、“你怎么一点都不随妈妈”,这样丧气的话语,气不过时,顺手抄起手边的杂志,重重地“鞭策”儿子。
打击了儿子的自信心,也消磨了原本两个孩子之间能够建立的简单情谊,扎心而又真实。像极了我们多数人的妈妈。
总之这个家庭就是不谈学习母慈子孝,一谈学习鸡飞狗跳。
宋倩(陶虹饰)+乔卫东(沙溢饰),是个离异家庭。关于这一组家庭,日子实在是算不上舒服。
宋倩一家
宋倩以前是重点中学老师,后来离开学校,一边办辅导班代课,一边收租当房东。也是风风火火说一不二的性格,无奈以前看走眼,遗留了一段失败的婚姻。
前夫乔卫东,像个二流子,样子特别不正经。宋倩素来看不惯他生怕带坏女儿,连一张不小心把一家三口照全了的合影,都要把前夫裁掉才发给女儿。
女儿乔英子,妥妥学霸,但也有自己的小爱好,可却在高三这个节骨眼上,望女成凤的宋倩自然将她这些喜好全部扼杀,本着一心为女着想,可女儿只感觉被压得喘不过气。
在分班考试之时乔英子只考了第二,陶虹饰演的母亲一开始还和颜悦色,当她搜出孩子书包里的乐高后,就怒吼道:“都考第二了,还有什么可高兴的?”
这样的高压家庭如果没有乔卫东的挺身而出,最终结果可能真的会离理想的道路越来越远。比如乔卫东动不动找借口和女儿见面,时不时送女儿喜欢的东西,约女儿吃火锅,买零食。
久而久之,两边里应外合,这么多年忙里忙外一心扑在女儿身上的宋倩反倒成了外人。
看了这家的感觉就是;“男人们玩玩闹闹到头来在孩子们心中都是队友;女人们忙里忙外到最后在孩子们心里全是对手。”
第三组季胜利(王砚辉饰)+刘静(咏梅饰)。家庭条件最好,可却也格外憋屈。
季胜利一家
季胜利是北京的一个区长,在外可以说是威风八面。
刘静也是官职不小的公务员。与前两个妈妈不同,她温文尔雅,说话细声细语,从不着急红脸。
儿子季杨杨,从小缺爱,不愁吃喝,因此养成了放荡不羁的性格。即便父母在外受人尊敬,回家依然搞不定他。
这是让人引发最多思考的一个家庭,这种家庭对应的群体是此前热议的“丧偶式育儿”。在这样的家庭里,孩子对亲人有着单方面的抵触。
季杨杨的区长父亲虽在孩子十八岁时回到孩子身边,可也是满腹遗憾:“当初我的选择也许是错的”。
而为了弥补这种遗憾,拉近与孩子的关系,季胜利从孩子的爱好入手,去学习卡丁车,去游乐城玩,增加与孩子的共同语言。
也许此时也向我们传递了一个关于留守儿童更为重要的信息——陪伴和理解。
每一组家庭有爱也有矛盾,即便我们无法全部对号入座它也能够整体概括,带给我们观众便是强烈的真实感。
并且这种真实感还让我们深深羡慕,因为让我们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有血有肉。
可当你在仔细品味之后你会发现剧中的真实不止家长里短。
03
“细心之处,皆为真实”
生活之中没有抓马,没有撕逼,没有狗血,就是简简单单,平平淡淡。
作为一部「中国家庭群像」,能让很多观众从中找到父母的原型。
可这些呈现出来的真实离不开每一位工作人员,无论是导演汪俊,还是主演黄磊、海清,他们对中国式亲子关系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
导演汪俊提出最大的要求就是还原生活的质感,随便一个镜头扫过,观众就能够感受剧集想表达的内容。
而美术指导王竞老师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要在这部戏里建立一个系统化美学,小到拍摄的道具,大到房屋、小区的结构布局。
“通过一点一滴,去营造出一个城市高考的家庭,这是一个非常立体的工作。”所以他们便有了一个执念:细节越细越好。
无论是学区房的楼道里贴满了补课机构的广告,还是设计的校服故意大一码。处处都在彰显着剧组的用心良苦。
甚至连我们普通人容易忽视的各个家庭的装修方面,剧组也还是考虑到了。
比如方家给人的感觉最轻松,也最接近普通家庭的生活状态,所以家中装修上,色彩大量使用暖木色,创造温馨的氛围。
而严格如宋倩对待英子的学习上的态度那般,家中用了很现代的极简风格,整体为冷色调,呈现直线条,甚至有一点点死板和压抑。
这样的环境设计,反应了宋倩内心以及宋倩母女之间的关系。并且家中各处也贴满了各大名校的Logo。
等到了季胜利家的布局之时,那就彰显出了浓浓的中国风的味道,毕竟作为领导干部,同时又是一名父亲和丈夫。
那在家庭设计上要照顾到这三种身份,就需要加进很多实实在在的生活元素,从而避免人物的符号化。
也表达出了季胜利的传统保守和面对儿子沟通问题总会由于传统的性格而略显上笨拙,不会表达。
每一处都是工作人员的小心思,也是这部片的良心之所在。
细心之处皆为真实的一部剧让我们看到了欢喜,看到了国产剧的进步。也让我们在这部剧中看到了曾经的自己,还有父母在生活中的模样。
更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部剧也许更能理解父母,说到底,很多家庭矛盾,并非真有什么过不去的芥蒂,而只是对亲子关系的认知问题。
既然我们的认知已经不同,那不妨在我们冲突之时我们去做一个引导者将我们的认知变得统一,也许很难,但多少肯定是有用的。
这是命运矩阵分享的第个秘密
配图/《小欢喜》
音乐/Happy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