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一篇肚子痛唐代书法征服迪

白癜风有什么症状图 http://pf.39.net/bdfyy/bdfyw/170513/5371622.html

年,著名奢侈品牌迪奥的创始人,被一幅中国唐代书法字帖所折服,以此为灵感亲自设计了一款中国风鸡尾酒裙。

这幅字帖名为《肚痛帖》,是一位唐代书法家肚子痛时自己开的诊疗方子!

《肚痛帖》为张旭所写,其草书尤为出众,他的草书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被称为唐代“三绝”,他与怀素二人并称“颠张狂素”。

《肚痛帖》共6行,30字,是张旭在自己肚子痛时写下的自诊医案。

“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

读一读名家字帖,相信每个人都看得懂!

张旭的《肚痛贴》

其字里行间表达的意思虽浅显易懂,可是泼墨挥毫之间癫狂的气质,依旧令得后世之人倾慕不已……

大家在欣赏《肚痛帖》时还有一个小细节,张旭写前三个字的时候还算工整,可是从第四个字开始,突然如飞瀑奔泻,越写越快,越写越狂,越写越奇……

(不知道是不是肚子疼得越来越厉害……)

其实,中国古代的珍贵字帖中,和“肚子痛”有关的除了张旭的《肚痛贴》,还有一幅更加出名的作品——王羲之的《夜来腹痛帖》。

关于这幅“肚子痛”的字帖,其流传下来的故事则更为称奇……

年,一个老人在上海市博物馆的仓库里就着昏暗的灯光翻找着什么。突然,脏兮兮的废纸篓里一张皱巴巴的字帖出现了……

这是一张来自一千多年前的“肚子痛病假条”,落款人居然是“王羲之”。

王羲之的《夜来腹痛帖》

七十年代初期,文化大革命闹得风风火火。时局不稳,文物安全也得不到保障。根据上级的安排,上海市博物馆准备从几百万件文物中挑选精品,送往别处暂时安置。

经过一段时间的拣选,大部分精品文物已经挑了出来,还剩下一些搞不太清楚“来路”的残次品,堆砌在仓库的角落里。

碑帖字画专家万育仁接到市文物鉴定部门的指派,对这些“残次品”进行二次鉴定,看看有没有漏网之鱼……

仓库里杂乱无章,万育仁艰难地在杂物堆里来来回回拣选。就在角落的一个破桌子下面,一个脏兮兮的废纸篓里,倒插着一卷东西……

看这随意丢弃在废纸篓的架势,想来是没有被第一次鉴定的人看上,当作废纸给丢了。

万育仁是个责任心极强的人,他不愿意放过任何一丝的可能性,于是拍了拍上面厚厚的灰尘,展开那卷东西仔细查看……

只见,万育仁的眼睛越来越专注,神情越来越惊讶,手也开始略微发抖。

这帖子尺寸不大,七行共58个草书字迹,行云流水,气势潇洒,自有一番气派……

通晓古今名人字帖的万育仁,自然是知道这58个字写的是何物,这是东晋书圣王羲之的《上虞帖》内容。

《上虞帖》,还有个有趣的名字——《夜来腹痛帖》。其上58个字,写的是王羲之本欲和朋友相约见面,哪知突然肚子痛,只得写了“病假条”告知朋友和家人……

这58字内容,我们也欣赏一下:

“得书知问。吾夜来腹痛,不堪见卿,甚恨!想行复来。修龄来经日,今在上虞,月末当去。重熙旦便西,与别,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审时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当然,古往今来,仰慕王羲之的书法家何其之多,而王羲之的真迹早已不存于世间,这幅《上虞帖》只可能是临摹的。

但是,具体是现代仿品还是古代临摹贴呢?

《上虞帖》拓本

此时此刻的这幅字帖,惨兮兮躺在废纸篓里,恐怕已经被哪位专家判了“死刑”,认为是假货了……

然而,万育仁却觉得此贴不可能是现代仿品。在其卷端还能看到宋徽宗金书“晋王羲之‘上虞帖’”的绢签,如此精致之物,怎么可能是假货?

事关重大,万育仁赶紧向上级汇报。

可是,年的时候,国内几个著名的文物鉴定专家如谢稚柳、徐森玉等都已经被打倒,没有人有能力鉴定其真伪……

于是,这幅废纸篓里捡出来的《肚子痛请假条》被悬挂了三年,再次无人问津,直到年。

这一年,谢稚柳等恢复了工作,这幅字帖也第一时间送到了他的面前。

果不其然,谢老先生见到字帖,便激动得不行!

上海博物馆还用X光透拍技术,显现字帖上有南唐内府的收藏印“内合同印”朱印和“集贤院御书印”墨印。

最终,这幅捡来的字帖被认定是极其珍贵的唐人临摹本,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如今,《上虞帖》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两份肚子痛的“小作文”,引出两段风格迥异的小故事。无论是哪一桩,旨在说明一个问题:

中国书法艺术,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价值不可估量的文化财富,吾辈定当发奋自强,继承发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