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杯盏中可以划分出菊花形金银盏类,最为著名的是南宋菊花形金盏,现收藏于号称“天下第一金银窖”的四川彭州博物馆。
博物馆中的黄金从菊花形金盏中寻找国潮文化创新基因(上)中,围绕“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着重分析了南宋菊花形金盏所带来的国潮文化基因,并重点描述了其故事性的第一个方面,本篇将就传承性、文化互融性展开讨论,呈现给黄金珠宝行业、企业、从业人员由此金盏所带来的应用型文化内容。
传承性:
菊花形金盏张文斌
图
南宋菊花形金盏器壁和器足为三十二曲花瓣形,内底有突出的圆形花蕊,花蕊外饰花瓣一周,整体俯视呈绽开的菊花。该金盏是由纯度较高的黄金制成,其纯度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如此高的纯度,在当时确实少见,是当时黄金纯度的极高水平。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宋代不但继承了唐代金银器设计创意中的“以菊抒情”,隐喻凌霜不凋、气韵高洁的“风骨”文化,也基本上延续了唐代的金银器工艺技术,因为唐代的金银提纯制造工艺已经是古代中国发展很高的水准。
据史料记载,唐代一些精美的金银器,采用了铸造、切、削、抛光、焊接、铆、镀、刻凿、锤揲等多种金银工艺,这个时期,是金银器精品出现的顶峰时期。在唐代玄宗时期之前(公元年之前),域外西方金银工艺技术被广泛引进并被强大的唐代文化逐渐吸纳融合,形成了中唐时期的金银工艺技术。自唐玄宗以后,以西方工艺制造的独立金银器型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形成了有唐一代自己特点的创新工艺技术,也许这就是唐代菊花形金盏这种金银器型的文化延续,是一个民族发展中的文化传承,更是民族文脉不断的时代基因。从现代社会的角度理解,这就是民族国潮文化传承的自带基因。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黄金珠宝行业经过70多年的发展,70年在人类历史文明史中是沧海一粟,但我们这两代的黄金珠宝从业人员却面临着行业技术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及二者如何融合的问题,还面临着大部分黄金珠宝品牌企业代际如何传承和发展的问题,这些内容的传承是重要的,也是行业和企业形成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基因。从20世纪50年代的黄金拉丝、压片等后加工的手工工艺,到21世纪智能制造和无人金银制造加工车间的发展,虽然技术工具在不断变化,但是传统精华的金银工艺仍然是行业、企业发展的底蕴。
双龙戏珠花丝手镯(工艺美术大师程淑美)
很显然,打好基础才能够认同和传承黄金文脉。第一代创业的黄金人已经退居二线,他们不再局限于技术工艺的传承,同时由于社会化、市场化分工发展大潮的要求,黄金珠宝行业逐渐形成了以传承创业精神、黄金企业传统文化基因为主的新发展格局,开启了新时代黄金人接棒的新征程。正如菊花形金银盏的文化由唐代发展到宋代一样,金盏似乎在诉说,无论金银器型制、工艺、配置应用等方面如何变化,只要其代表核心的民族文化仍在传承,民族文脉没有断代,那么任何民族、家族传承都会朝着更完美的方向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传承才是我们现代人该有的状态。
文化互融性:
唐、宋两代已经形成了超强的菊花文化内容创作人群和风气,唐代是咏菊文学的发展壮大时期,而宋代则是咏菊文学的巅峰时期。唐代的著名诗人,宋代的著名词作家,几乎都有“涉菊”诗词,不再一一表述。
近几年,黄金珠宝行业顺应国潮文化发展,尤其是一些头部品牌,在这种潮流中不断尝试实践,投入了许多财力、物力、人力,都是为了尽快“摸着石头过河”,真正进入“国潮彼岸”状态,以“跑赢”经济“双循环”中消费升级速度,满足消费者日益增加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黄金珠宝品牌企业必须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国货金品”,形成与自有品牌相融合的,具有“国风文化”的价值观、款式风格、营销氛围、心智定位等。因此,他们做了大量的IP联名工作。这种做法,无疑是有一定的效果,头部IP的联名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升自有品牌,但是,随着这种联名之风进入冷静期,越来越多的黄金珠宝企业发现,他们以前找到的IP,其内容并不适合自己企业品牌的价值观、心智定位或者系列产品品牌的文化,也就是说,两者联名的多维度主线没有找到,呈现给市场的黄金产品文化就会有突兀的感觉。还是以南宋菊花形金盏为例,我们尝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菊花形金盏张文斌
图
首先是找到菊花形金盏的具有现代人关心的内容,要想把金盏IP立起来(IP和品牌是有很大的区别),就要把金盏内容可视化呈现出来,没有可视化这一步,“内容为王”就是一句空话。菊花形金盏的“内容立IP”的角度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激发爱国热情,前面讲的“故事性”是其本质内涵;第二个是借“菊”抒情言志,表达情感,向往美好未来;第三个是使用场景,倡导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共同建设和谐家园。
其次假设菊花形金盏已经是具有独立自主价值观的内容型IP,那么我们要使用它联名,需要注意什么?珠宝首饰产品是非常适合联名的商品,但是,我们还是需要找到联名企业本身或者企业产品本身与菊花形金盏IP内容高度融合的元素,这些元素所呈现的价值观需要保持与企业内部或系列产品定位的价值观高度一致,而这个前提是企业或产品的品牌价值观内涵要么还没启动品推,要么已经被核心定位群体所接受并可以形成“种子金粉”或“种子宝粉”,甚至成为该价值观的KOL(关键意见领袖)。前者“还没启动”是要建立新价值观群体,后者“已有种子消费群”是要在KOL的作用下,挖掘潜在的对应消费者。如果我们找不到这些元素,一定不要与这个IP联名,形式上的蹭热度、赶时髦,不但不会提升黄金珠宝品牌(企业或产品),反而还会模糊该品牌的既有定位,腐蚀消费者已经形成的心智,最终会造成品牌的边缘化,损害企业文化。从这个方面来说,联名IP就是一柄“双刃剑”,黄金珠宝的决策者们需谨慎使用。
周大福福星宝宝
其实,这几年有一些黄金珠宝品牌与影视、动漫、明星等不同IP联名,想法很直接——用流量带动销量,虽然品推上也把价值观提出来了,但这只是一时在形式表面上的行为,没有同种价值观内容的历史沉淀,这种行为是不可持续的。大部分的联名后劲不足、虎头蛇尾,并没有达到企业预期,反而把企业文化做成了大杂烩,没有自己的特色,哪里“热”就往哪里“蹭”,这种黄金珠宝企业的“文化”,其实是不可持续的“投机文化”。
再其次就是操作层面的IP运营形式,借用现代科技、互联网平台把可视化的内容传播出去,必须配合好内容IP的品推,在菊花形金盏等黄金文物所形成的知识产权、版权方面合规运营,通过一个优秀的内容IP联名,整合一整套系列化建制的营销资源,从而增强黄金珠宝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