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利国利民,美好环境需要你我共建。为了不断提高市民对于垃圾分类的参与率,助力建设洁净文明家园,9月15日,华商报渭南记者站、二三里资讯渭南运营中心联合临渭区环境卫生管理中心,带领30名华商小记者走进上上国风小区、临渭区垃圾分类宣传基地开展“垃圾分类从你我做起”采风活动,华商小记者变身“环保小卫士”。
入小区了解垃圾分类定点投放
15时许,随着异口同声的“垃圾分类,从我做起”,来自渭南人和小学与五里铺小学的30名华商小记者来到了上上国风小区大门口,小记者们佩戴口罩,经测温后有序进入上上国风小区,小区内干净整洁的环境让小记者感到特别舒心。
除了优美的环境,小记者还发现,该小区每隔几栋居民楼就设有一座集分类知识解析、分类投放指南、相关信息通知等功能于一体的垃圾分类投放亭,亭内设置其他垃圾、厨余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桶,在满足居民需求的同时,达到变废为宝、源头减量的目的。
物业经理杨小飞向小记者介绍了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并发放了宣传页,希望小记者回家向家长及亲朋好友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让垃圾变废为宝。
生活垃圾暂存点可以说是人们不愿去的一个地方了,但在上上国风小区,生活垃圾暂存点却打扫得非常干净,没有异味,小记者参观后对此处也是赞不绝口。
为了弄清楚该小区业主是如何做好垃圾分类的,3位小记者代表来到业主索奶奶家,实地探访垃圾分类情况。索奶奶向小记者讲述了她在家里设置的各种垃圾桶以及用途。据悉,她已经坚持垃圾分类一年多了,做到了家中分类定点投放。
采访结束后,索奶奶给小记者发了糖,她说,垃圾分类已成为她的一种习惯,小区人人都知道垃圾分类。
制作垃圾分类手抄报争当“环保小卫士”
为了让小记者深入了解垃圾分类,从上上国风小区采访结束后,渭南公交总公司派车将小记者及工作人员运送至临渭区垃圾分类教育基地进行体验采访。
占地平方米的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分为序厅、科普区、体验区和互动区等,运用电子屏演示、多媒体互动、游戏体验馆、仿真模拟系统等设计形式将时尚感、科技感、趣味性和体验性贯穿其中,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科普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小记者一起正确认识垃圾分类,践行垃圾分类。
在多媒体互动教室里,充满“科技味”的小实验引起了小记者的兴趣,通过现场实践螺丝变钉、纱布挡水、牙签倍力桥、斜而不倒的易拉罐等一系列分类游戏,引起小记者在看、听、触、做、学中去思考、去体验、去探索。
在体感垃圾分类游戏区,小记者实验将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通过抓取往桶里投放,放正确便得分——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增强了小记者的垃圾分类意识。
此外,基地工作人员还告诉小记者,厨余垃圾经过妥善加工处理后,可转化为新资源,达到资源化、无害化。小记者们浏览垃圾转化为新资源的过程,惊奇得睁大了眼睛。
参观、学习完之后,小记者在互动区利用基地准备好的的纸张、颜料和画笔,结合所见所闻,按自己的构想制作了垃圾分类手抄报。
在留言区,小记者们写下了“好的卫生创造好的渭南”、“渭南文明靠大家”等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并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将其上传在了留言树上。
小记者们表示,本次采访活动收获颇丰,他们回去后将向家人宣传垃圾分类,从点滴做起,争当“环保小卫士”。
华商报记者程娟邢雪编辑赵宵
直播链接:
垃圾分类从你我做起华商小记者变身“环保小卫士”
“环保小卫士”来喽!让华商小记者带你一起学习垃圾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