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经》,很多篇章会有一种歌唱的感觉,这就是中国诗歌的音乐特质,而这种音乐特质,恰恰是源于《诗经》。中国文学的发展史上,诗和音乐的密切关系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雅乐、清乐和燕乐。
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诗经》时代,以乐而从诗,就是“雅乐阶段”。
汉乐府时期,采诗入乐,便为“清乐阶段”。
唐宋时代,“依声填词”,便为“燕乐阶段”。
虽然如今的《诗经》,乐与舞双失,我也愿各位朋友在学习,吟诵《诗经》时能感受到其“乐”与“舞”的律动。
今天学习疑为庄姜所作的第五首诗《终风》。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原文。
《终风》
[先秦无名氏]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xuè)浪笑敖(ào),中心是悼(dào)。
终风且霾(mái),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yì),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tì)。
曀曀其阴,虺(huī)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生僻字解析:
终:一说终日,一说既。暴:急骤,猛烈。
谑(xuè)浪笑敖(ào):戏谑。谑,调戏。浪,放荡。敖,放纵。
中心:心中。悼(dào):伤心,害怕。
霾(mái):阴霾。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烟尘所形成的混浊现象。
惠:顺。莫往莫来:不往来。
曀(yì):阴云密布有风。不日:不见太阳。
有:同“又”。寤:醒着。言:助词。
寐:睡着。
嚏(tì):打喷嚏。民间有“打喷嚏,有人想”的谚语。
曀曀:天阴暗貌。虺(huī)虺:形容雷声。
怀:思念。
译文:
他似狂风而粗暴,回头望我而嬉笑。戏弄又笑傲,令我心中恨。
他似狂风而粗野,忽然一阵就飘来。如果不住不来,我会不断想他。
他似狂风而掠去,乌云遮住太阳。至午夜而难入梦,但愿他喷嚏,知道我的思念。
暗暗阴云,滚滚雷声。至午夜而难入睡,但愿他能怀念我。
《国风·邶风·终风》是邶风中的第五篇,全诗共四章。“终风”,不是终结之风,而是始终之风。《道德经》中所谓“狂风不终日,暴雨不终朝”之风。这风一直不停歇,而且暴、而且霾、而且曀。
朱熹认为这是《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之“比”的手法,以这样令人烦恼的风来比卫庄公,因为历史上的庄公便是狂荡、暴戾、无常的一个人。但我更欣赏方玉润的解释,方玉润认为是以“终风”来起兴而不是作比,则“诗意乃长,诗境乃宽,即诗笔亦曲而不直。否则专怒庄公,有何意味耶?”
历史上的庄姜美而贤,正静自守,即便心中有怨,也该更宽厚和意味深长,不必做失了格调的怨毒之妇。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天气还是阴沉着,雷声将发还没有发出来,隐隐地传来。这样凄冷的景象衬托出的都是庄姜晦涩阴郁的心情。
看罢景再来看人。第一章“顾我则笑”、“谑浪笑敖”,是写男子嬉笑怒骂,无常又傲慢无礼。女子呢,则是“中心是悼”,心中又担心又害怕。
第二章“惠然肯来”或者那人还会来吧,疑惑语气中不无女子的盼望。“莫往莫来”,那人到底还是没有来。“悠悠我思”,心里埋怨他,可是又有点想念他。女人的心事很复杂,丈夫虽负心狂暴,做妻子的总还希望他会回心转意。
第三、四章,表现这种“思”的程度更深了。“寤言不寐”,是直接来写,“愿言则嚏”、“愿言则怀”则是女子设想男子是否也有一点点想念她,是曲折来写。从这首诗上来看,也许那时候就有如果你打喷嚏就意味着有人在思念你的说法存在了。
以上就是小虫子对诗经《终风》的学习,有不当之处望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