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的火,不只是一阵风张富坚

北京专治皮肤科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210702/9133743.html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海报

文/张富坚当下,随着传统文化热度的提升和各平台相关内容的助推,国风节目的跨平台传播随处可见。无论是相关影视制作水平的升级,还是文综类电视节目的崛起,或是相关文创产品的热销,都是对此的证明。节目播出平台的多元化,带来显著的分众效果。线下与线上的无缝整合,也给节目的创新带来多一重考量——节目制作不能固执于针对特定观众、依靠单一媒介,在创意阶段就要预谋引领大众文化趣味、走向更广阔的平台,并表达自身的文化诉求和文化个性。

河南卫视的舞蹈节目《洛神水赋》

从已呈现的内容来看,当下的国风节目创作尚处于嫁接与拼贴的初级阶段,还未真正建立完整、坚实的表达体系,有若干门槛需要跨越。例如,对传统文化的内涵精髓与现代生活中的情感共鸣的契合点难以精准把握,传统与现代审美结合的视听语言需要进一步的长期的探索。不过,国风节目在传播层面的成绩则相当喜人。国风元素节目厚积薄发,尤其在相关节日时点屡屡成为热点话题,甚至影响了时尚潮流,这为作品本身和作品之外的创新提供了无限的遐想空间,也令观众对国风文化产品充满新的期待。一中国元素的有效继承和传播,是在当前时代背景与文化语境下进行再融合、再创造的过程,特别是抓住了传统假日的契机。回溯这一发展过程,或许我们的目光可以远至20多年前的文化创新。国风内容的创作生产,当其作为一种元素被有意识地嵌入当下的作品,应该说缘起于音乐领域。20世纪90年代,《仙剑奇侠传》《金庸群侠传》等电子游戏流行,游戏粉丝在BBS(网络论坛)上进行古风填词并翻唱,这种创作带有自娱自乐、基于社群认同的特点,逐渐形成古风音乐亚文化圈层。随后,以周杰伦创作的中国风歌曲为代表,国风内容进入主流文化圈并风靡亚洲。不过,国风内容的普及,是伴随网络文学中穿越文、古风文的兴起而到来的。年,是中国网络文学商业模式落地元年,起点中文网依托强运营能力脱颖而出,首创VIP付费规则,网络文学的可持续变现模式拉开帷幕。在这个过程中,分众传播与爆款运营的商业逻辑显现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而国风内容则贡献了巨大份额,如国风文占据“女频”顶流的状态达10多年之久。《国家宝藏》海报近10年来,国风网文IP崛起,根据IP改编的国风影视作品层出不穷,深入新消费、新文化领域,成为当前潮流性社会文化现象的一大策源。与此同时,相关综艺节目纷纷亮相,如《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国风美少年》等皆颇受观众好评。特别是,河南卫视的舞蹈节目《洛神水赋》《唐宫夜宴》、央视春晚舞蹈节目《只此青绿》和B站元宵晚会《上元千灯会》等精品力作的令人惊艳,真正引发了国风内容的传播爆点,将国风承载的古意、典雅、庄重等元素予以动人展现。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求契机与灵感,打造精品节目,吸引观众眼球,增强观众黏性,这是一项结合文化与商业发展规律的综合工程。悠久的传统文化与蓬勃发展的现代文明,两者之间需要一种现代的传播语言作为连接桥梁。而这样的传播语言既能展示传统文化的内容,又能有效地吸引当代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