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中秋
明月几时有
蓦然回首月满西楼
天凉好个秋
叠枝戏水金桂香透
习习秋风过处暗香盈袖
朵朵桂花开时月到中秋
往事回眸
犹记月上柳梢头
执子之手相约黄昏后
一醉方休
何必问断香残酒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君知否岁月将青丝染白头
我却念旧莫道人比黄花瘦
往昔容颜粉黛已被岁月偷走
只剩孤盏摇曳依然为君守候
花容旧思念皱
信笺厚泪难收
情意如琴丝在手
岁月在指尖弹奏
半世沧桑与谁同结鸳鸯扣
滚滚红尘与谁共饮桂花酒
星已落蟾宫夜未休
西窗烛未剪泪先流
梦初醒听院中落叶哀愁
惊回首有多少余生可守
寄人间莫道雪满头
共婵娟但愿人长久
中国风·中秋这首中国风·中秋,最早写于年的中秋,去年看的时候,感觉有些语句不够好,又改过了一稿,今年再看的时候,又再做了修改,不知道明年会不会再改,等明年再看吧。每到重要的节气,我会写一首类似的词,让它成为一种仪式感。
中秋对中国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一天是一个团圆的日子,这一天有诸如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这成为了我们中国人独有的文化标志。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它除了代表祈盼丰收之外,还祈盼家人团圆幸福美满。
古人比我们现在的人更感性,他们在中秋佳节写了不少诗词,最有名的莫过于苏轼写的《水调歌头》,苏轼写这篇词的时候,除了写在中秋时的感受之外,还是为了表达对自己弟弟苏辙的思念。以至于很多比较呆板的老师非要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写给他的弟弟的,所以不能随便乱用于其他人。
不过,我不太认同这种观点。苏轼写这首词的时候,确实有表达思念胞弟的意思,但是并不代表就不能用在别的地方啊,难道苏轼申请了专利权,要求只能用于两个男性之间的思念吗?想想就觉得可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为什么不能用在更广的地方呢?难道恋人之间、朋友之间、亲人之间,就不能有这种祝福大家都能长长久久,携手相伴了吗?语言肯定可以广义性,否则它就不具备传播的价值。
所以,在这首词里,我化用了很多古人的诗词,如李清照、欧阳修、苏轼、李商隐等人的诗词,也许你对此会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无所谓,至少有人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总比一味鄙视自己的文化要好。
这种以现代诗为形,以古代诗为魂的新中国风诗体,希望有更多人来写出更美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