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派名剧汇编京剧ldquo余叔

  余叔岩并没有演过《沙桥饯别》,孟小冬、李少春等也都没演过。而以演《沙桥饯别》著称的“余派传人”当属陈大濩。

[西皮二六]孤王在长亭把旨传,

尊一声御弟三藏听根源:天朝无有真经卷,怎令人悟道与参禅?你今替孤行方便,披星戴月去往西天。孤念你万里征途路遥远,孤念你千山万水跋涉艰难;孤念你黑夜里投宿在庵观寺院,孤念你夏日受暑冬日受寒。但得是此去能如愿,请到了真经即回还,那时节孤领众僧人去把真经念,才知晓那西方的佛祖法力无边。御弟你才算是功行圆满,王封你一代国师万古流传。[摇板]一见三藏上阳关,眼往沙桥自详参。但愿取得真经卷,成佛做祖不老神仙。

  陈大濩(~)幼在福州从师学古文,14岁入福建马尾海军艺术学校学习,后转上海江南造船所当学徒,此时开始学唱京剧。之后又入上海交通大学学习,17岁在杭州从陈福奎学余派戏,有“杭州余叔岩”之称。年与梅兰芳同台演出《四郎探母》,年正式下海,并从张劳奎、吴宝奎及红豆馆主学戏。当时到北平欲拜余叔岩为师,因余重病卧床未成(《中国京剧史》一书仍将其列为余派弟子)。

  年陈大濩在上海、武汉等地演出,年在上海组织“濩声剧社”。年参加华东戏曲研究院,后转上海京剧院任演员、编剧和导演,其自编、自导、自演的《铸剑》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大会荣获演员一等奖、剧本奖和演出奖。年调杭州京剧团(为当时八大头牌之一),年起为浙江京剧团。

  陈大濩很喜爱《沙桥饯别》这出戏,不仅演出了全剧,还于年在大中华唱片公司灌制了一面唱片,年在中国唱片社录制了全部唱段。在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剧本“前记”里,他写道:

  戏里唐太宗一角仅由所谓“里子老生”担任,“正梁老生”是不屑一演的。余叔岩先生生前也并没有演过这个戏,不过常常欢喜唱一段“打朝”的慢板吊吊嗓子而已。自从他把这一段灌入唱片之后,由于他的工力老而弥深,唱法更臻完美,唱片备受推崇,久被湮没的《沙桥饯别》也就因之起死回生,不胫而走了。这出戏我是得之于北京名艺友刘俊知同志,因爱全剧唱腔别具风格,故此在前几年把“饯别”一段二六也灌了唱片。后来又觉得唐僧由老旦演唱,用嗓和老生相近,感到有些单调,而且老本子的词句比较一般化,所以在一九四六年病中,大胆的作了部分修改,唐僧一角改由小生演唱,唱腔是姜妙香同志所设計的,我们同时还录了音。(二黄慢板)提龙笔写谍文大唐国号,

孤御弟唐三藏替孤代劳,

各国内众蛮王休要阻道,

到西天取了经即便还朝,

孤赐你锦袈裟霞光万道,

孤赐你紫金钵禅杖一条,

孤赐你藏经箱僧衣僧帽,

孤赐你四童儿鞍前马后涉水登山好把箱挑。

内侍臣与孤王将宝抬到,

金銮殿王与你改换法袍。

(散板)一见三藏下龙廷,

不由孤王喜在心,

回头来与众卿把话来论,

明日里文武官一齐出城,

十八家督总管皆要恭敬,

随同孤到沙桥前去饯行。

(西皮导板)孤离了龙凤阁来到郊外,

(原板)有文臣和武将随侍作两排,

唐三藏到西天清静世界,

请到了宝藏的经即便归来,

有孤王在宫中也曾斋戒,

一路上设香案鼎礼如来,

抬头看不觉得长亭已在,

(转散)孤御弟因何故不见到来。

(二六)孤王在长亭把旨传,

尊一声御弟三藏听根源,

天朝无有真经卷,

怎令人悟道与参禅,

你今替孤行方便,

披星戴月去往西天,

孤念你万里征途路遥远,

孤念你千山万水跋涉艰难,

孤念你黑夜里投宿庵观寺院,

孤念你夏日受暑,冬日受寒,

盼的是此去能如愿,

请到了真经即回还,

那时节,你领众僧人齐把真经念,

才知晓那西方佛祖法力无边,

御弟你才算功行圆满,

王封你一代国师,万古流传。

(摇板)隔桥西望路漫漫,

盼他早日到灵山,

取得真经遂宏愿,

我大唐享太平亿万斯年。

  现在舞台上的《沙桥饯别》基本都以陈大濩整理的剧本和唱腔为主,李世民这个角色也不再是“里子老生”了。而且这出戏的每个唱段都很精致,尤其是那段,韵律跌宕,行腔流畅,很受后学者的欢迎。下面是一组“西皮唱段”集锦,其中缪斌在年拜陈大濩为师,可谓嫡传弟子,后来进入上海昆剧团。

《沙桥饯别》

演唱者依先后顺序:耿其昌、缪斌、

杜镇杰、魏海敏(反串)、蓝天、

刘建杰、谭筱羽、胡晓楠

  陈大濩在“前记”里提到的,他将唐僧由老旦改为小生扮演,所以现在舞台上基本都是小生扮演唐僧,我们能看到老旦演出的唯有一个版本,那就是年纪念四大徽班进京周年演出时,梅葆玥和王树芳合演了《沙桥饯别》。《沙桥饯别》全剧梅葆玥、王树芳主演

  杨宝森先生一生以“余派”为标杆,创造性地继承了谭派、余派艺术的丰厚传统,又从博雅精深处再求发展,形成了高品位的“杨派”演唱风格。可以说,“杨派”也是“余派”的一种发展,“余派”的很多代表剧目都能在“杨派”这里得到继承和发扬。所以,也有不少“杨派”传人对《沙桥饯别》这出戏进行了传承,比如梁庆云、汪正华、杨乃彭等。

《沙桥饯别》全剧汪正华、钱江主演

  现今舞台上经常可以看到《沙桥饯别》的演出,其中唐僧的角色也受到小生演员的青睐。陈大濩在“前记”里提到当年与姜妙香一起研究此剧,还录了音。可惜姜妙香先生的录音没有留存至今,只能从现在小生演员的演唱中去寻找了。

《沙桥饯别》全剧

陈志清、萧润德主演《沙桥饯别》全剧李军、李春主演《沙桥饯别》全剧王珮瑜、金喜全主演《沙桥饯别》全剧傅希如、杨楠主演《沙桥饯别》全剧“像音像”张克、姬鹏主演

  《沙桥饯别》作为“余派”剧目,“提龙笔”作为“余派”经典唱段,已是毋庸置疑的。诸多“余派”爱好者也经常演唱此剧,有一位叫张淇的摇滚乐歌手,在一档叫做《定义》的采访类节目中,说自己现在“只喜欢京剧”,还现场唱了一句“提龙笔”,旁边坐着的一起接受采访的言承旭却是完全弄不懂。下面就请“余派”名家贯镇山来教唱这一段吧——

贯镇山教唱《沙桥饯别》唱段

芒果TV“采访张淇和言承旭”片段

“袁(雪芬)派”《祥林嫂》“袁(雪芬)派”《西厢记》“尚(小云)派”《汉明妃》“言(菊朋)派”《让徐州》“荀(慧生)派”《金玉奴》“高(庆奎)派”《哭秦庭》“程(砚秋)派”《荒山泪》“麒(麟童)派”《追韩信》“梅(兰芳)派”《生死恨》

“京剧方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