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前的古人,审美竟然已经这么好了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霍金生前告诫整个世界:“机器人的进化速度比人类想象的快,它们的终极目标将是不可预测的。”这也行并不是危言耸听。

不过,机器超越人类的,是智商和运算层面,而它无法超越的,是人类的情感和创造力。

人类对自然万物的感知力和理解力是无法用单一智能体取代的,因为美育,才是刚需。

蔡元培也曾经说过:美育的目的在于陶养人的感情,认识美丑,培养高尚的兴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对于现在我们越发对美育的重视,其实早在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王羲之已经告诉了我们他的选择。

永和九年(公元)三月三日,王羲之与众友人齐聚兰亭,赋诗饮酒。在这一天他将诸人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故事讲述了这一天大家流觞曲水,相聚一起的欢乐时光,并抒发了自己当时内心感慨。这跟我们现在每逢春天相约踏青春游的活动其实本质是一样的。

这样一篇兰亭雅集的故事影响了中国两千年的文化生活,是中华民族的旷世佳作。

兰亭集会所赋诗集的序文,王羲之的书法价值被后世推为至高无上,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流觞曲水”之景,均选自绘本版《兰亭序》

在《兰亭序》中除了对兰亭优美景色以及文人集会盛大场面的描写之外,还有王羲之对人生的积极态度:对于大自然赋予人类的一切,要倍加珍惜,尽情享受,从时间的流逝中体悟到人生的意义。

对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要热情地眷顾。

绘本版《兰亭序》中对于兰亭景色的描绘

我们对兰亭集会的故事和兰亭序的文化价值都有着自己的了解,今天提到的绘本版《兰亭序》究竟新意在何处?让我们先了解这本书的作者——叶露盈。

创作中的叶露盈

叶露盈,插画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插画与漫画专业教师。因着迷东方文化之美,从业以来一直探索东方绘本与插画有别于西方的独特演绎,并不断修习,致力于创造出极具个人特色与现代感的东方风格。

代表作品《洛神赋》获第15届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综合类漫画金奖、第13届中国动漫金龙奖最佳插画奖金奖、浙江省第十四届美展金奖、CCBF上海国际童书展金风车国际青年插画家大赛金奖,澳门国际设计双年展插画奖、参展法兰克福图书展,并被慕尼黑国际青少年图书馆收藏。

代表作品《洛神赋》

曾登《国家宝藏》栏目,成为《宋人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国宝守护人。上榜福布斯中国年30岁以下精英榜。

央视《国家宝藏》栏目左起张国立、叶露盈、霍尊

两年前,她以代表着东方神话符号的《洛神赋》为题创作了绘本,将中国传统文风、画风与现代的漫画技艺结合,创造了一个纷繁绮丽的世界。

两年后的今天,新国风绘本作家叶露盈用绮丽浪漫的插画,引领我们去亲近古雅的《兰亭序》。

带读者重回一千六百年前的暮春午后,走进那场文人盛宴,讲述千古名篇背后的故事。

兰亭中的美学教育在叶露盈的笔下展现得淋漓尽致,主人公不再是王羲之,而变成了以“水”为化身的女性形象。

故事也在“水”的流动中展现,讲述王羲之从小习字,与好友在兰亭集会,留下千古名篇《兰亭序》的过程。

绘本中水作为主人公形象,贯穿全书

借由水的气态、液态、固态的特点,叶露盈设计的女人形象,历经天地变化,斗转星移。

“水”见证一千六百年前的兰亭修禊,将王羲之和好友集会时的场景一一记录,再现于纸张之上。

她的毛发可以幻化成水波和云朵,她可以突然从河流中出现,在蚕茧之上飞驰,又在云层中消失。

正如王羲之在兰亭序中写到的: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当你喜欢艺术的时候,你会对所有的山水、天空、大地、自然万物都充满感情,这就是艺术巨大的力量,这也是美育给人带来最初的力量。

兰亭对于王羲之和现代的我们真正的意义也许不是书法技艺,而是一种随意自在的生活状态。

宇宙如此大,人要更加豁达更加潇洒,把爱和美与更多的人分享。

而绘本版《兰亭序》则是传达这项意义最佳载体,在朗读体味王羲之的快意人生的同时,可以欣赏如此瑰丽缥缈又入心的画面。实在是丰富的阅读享受。

那就让我们跟随王羲之,顺着每一帧画面,来寻觅自己心中的山水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