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的爱情故事和关于爱情的誓言,很多很多,甚至会让人们误以为,在西周和春秋时代的人们多的就是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然而,千万别忘了,《诗经》之所以成为《诗经》,真正让她成为艺术瑰宝的,是各个真实、质朴、甚至是悲惨的故事聚合到一起的现实力量。关于爱情,有很多美好的誓言,当然,有些誓言虽则美好,却分明带着些残忍,也因为这,才让我们感觉到他们对爱情的坚贞。春秋时是如此,一直到近两千年后还是如此。来看《诗经·国风·王风》之《大车》: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大车哼哼,毳衣如璊。岂不尔思?畏子不奔!榖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这首诗的作者是位女诗人,她的恋人是位大夫,可能由于某些原因他们暂时无法走到一起,女诗人为了表明决心,甚至愿意与男子私奔。更令人心颤的是,为了让男子能够明白她的心意,她发下誓言“榖则异室,死则同穴。”意思是即使我们生不能共处一室,死了我都愿意与你葬在一起。可想而知,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面对可能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能够说出这样的誓言的女子,该是有多么大的勇气。也许,这就是爱情的力量,看似无比渺小的人儿,为了爱,可以迸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这样的年轻人对爱情的渴望以至于为了爱情强要冲破旧礼教束缚的故事从西周时期开始就没有停止过。时间越过一千多年,到了唐代,有一位浪漫诗人,他就是元稹,这是一位美男子,年轻时爱上了一位女子,却始乱终弃,还写了个《莺莺传》,算是个类似自传的文章,不过元时的王实甫弥补了这一缺憾,给我们带来一部《西厢记》。我们自然是愿意看到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的。《西厢记》中说张生与莺莺经历诸多磨难,在他们尚未真正冲破一切阻挠时,两人就已有了坚定地走在一起相守到老的决心。在剧中的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第四折的《折桂令》中说到:“不恋豪杰,不羡骄奢,自愿地生则同衾,死则同穴。”两个人为了爱情,有了这样的誓言,终于是在摆平了一桩又一桩的难关之后,走到了一起,可以实现他们“生则同衾,死则同穴”的誓言了。爱情就是有着这样的魔力,让原本素未谋面的两个人相遇并走到一起,除了缘分,就是两个人维护爱情的决心。这样的人还有很多,而发出类似誓言的也还有,我们所熟知的便有自张生之后五百年的书画大家赵孟和夫人管道昇的故事。话说这赵孟也不是个简单人物,乃是一位真正的书法大家,而且他还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没有太多的骨气,偏还因着才华被忽必烈相中,最后做到了丛一品的荣禄大夫。令人感慨的是他不仅过得挺滋润,还娶了位有惊世才情的美女做夫人。终于在夫人的思念故乡又兼其淡泊名利的感召下,赵孟两人回了故乡。这赵孟也是天赋才情,又风流倜傥,夫人虽然比他小了八岁,但在那个时代的女子,一过中年,难免有了美人迟暮的样子。赵孟骨子里的浪漫情怀泛滥,心思活络了起来,跟夫人各种暗示想要纳个小妾。赵夫人管道昇本是那冰雪聪明的女子,又哪里不知道已经一起生活了十几年的丈夫那点心思。她不吵也不闹,几番酝酿之后,写下了一首《我侬词》:你侬我侬,忒煞情多。情多处,热似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咱们的书画大家赵孟看到这首词,想起跟夫人的种种过往,又忆起与夫人甜蜜的点点滴滴,不由得心生愧疚,再看那誓要生死相依的“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哪里还有那娶个小妾风流快活的猥琐心思,最终又与夫人相守了十数年,直到夫人辞世,三年后,他也随夫人而去,真的是实现了那生死相随的誓言。随后的历史长河中,自然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然而,无论过去多少年,无论社会怎样变迁,“生同衾死同穴”的爱情誓言都在人们心中扎下了根。这样,无论未来会怎样,每个人心里期盼的大概都是这样的爱情吧。备注:图片由老友阿惠提供,版权归其所有。百家号独家首发。如欲了解更多相关话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