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绿衣到底是何意为何有人说

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健康中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绿衣”,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词汇,却因古今文人的频繁应用,变得寓意深刻。刘禹锡“八舍郎官换绿衣”,辛弃疾“倩得薰风染绿衣”,王安石“晚赐绿衣随宦牒”,陆游“青鬓当时映绿衣”……,或许这万千意象,都始于三千年前的那首诗。那首来自《诗经·国风·邶风》的《绿衣》。《绿衣》全诗简洁易懂,在诗歌中,“衣裳(cháng)”分别是指上衣和下衣;“曷”同“何”,有反问“怎么”之意;“维”是语气助词;“已”有“停止”之意;“亡”用作“忘”,意为“忘记”;“俾”含有“促使”之意;“訧(yóu)”同“尤”,意为“过失”。“治”意为“纺织”;“绤(xì)”“絺(chī)”分别是指粗细葛布;而“古人”则常被理解为“故人”。因而通篇诗歌理解下来,大概意思是:诗人以“绿衣”起兴,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叹息内心的忧伤,同时表达自己怀念“故人”的哀思。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加之诗歌表达含蓄,诗主人公身份成谜,因此古往今来的文人儒士们,对《绿衣》的解读阐释莫衷一是,对“绿衣”所代表的意象也众说纷纭,甚至连穿“绿衣”的人的性别都争论不休。总结起来,对《绿衣》的阐释,大概可以分为两大派:一是“庄姜说”,一是“悼念亡妻说”。第一种:庄姜说较早提出“庄姜说”的是汉代的《毛诗序》:“《绿衣》,卫庄姜伤己也,妾上僭,夫人失位而作是诗也。”《毛诗序》对后世理解评断《诗经》有很大影响,后代文人儒士大多都赞同《毛诗序》对《绿衣》的论断。如郑玄在《毛诗注疏》中也谈到:“此绿衣者实作褖衣。”另外还说:“绿兮衣兮者,言褖衣自有礼制也,诸侯夫人祭服之,……今褖衣反以黄为里,非其礼制也,故以喻妾上僭。”褖衣是古代“六服”中王后的礼服,在规格和衣服色彩上有一定的要求,郑玄认为《绿衣》中的“绿”其实是“褖”的误写字,因此他觉得,诗歌正是是以不合礼制的“绿衣”作起兴,展示了礼崩乐坏的背景下,“庄姜夫人”被僭位的哀思。再比如,唐代的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也直言“作《绿衣》诗者,言卫庄姜伤己也”,就连喜欢和《毛诗》唱对头戏的朱熹,也在《诗经集传》中说:“庄公惑于嬖妾,夫人庄姜贤而失位,故作此诗。”像这样“庄姜说”的例子不胜枚举。不过,这庄姜到底是谁呢?《史记》有过记载:“庄公五年,取齐女为夫人,好而无子。……”庄姜其实就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公主,姜是齐国皇族的姓,后来她嫁给了卫国君卫庄公,被称为“庄姜”。庄姜不仅出身高贵,而且还是一个大美人,同时又“腹有诗书气自华”,朱熹甚至还将她看成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诗人,相传《诗经》中的很多诗篇均是她所作,比如《燕燕于飞》,就是一篇最无争议的由庄姜所作诗歌。《燕燕于飞》节选然而,美丽有学识又如何?在古代,人们都格外重视“传宗接代”,庄姜婚后一直无子,以至于遭到冷落。后来,卫庄公还娶了“陈国之女”等几位妾,对庄姜变得更加冷漠,她只能在漫漫余生中,把精力放在诗歌上,以寄托哀思。按照“庄姜说”的理解,“绿衣”应该是一种礼服,至于《绿衣》诗旨,不同的人理解就不同了,有说是为了祭奠逝去的庄公,也有说是讽刺礼崩乐坏,还有说是饱含了忧国之思等等。明《百美图》中的“卫庄姜”第二种:悼念亡妻说据说,《绿衣》的“悼念亡妻说”最早始于闻一多先生,他在《风诗类钞》中称:“《绿衣》,感旧也。”闻一多认为“妇人之服,不分衣裳,上下同色”,而《绿衣》中的衣服绿衣黄裳,所以“知是男子之服”,他从古代女子服装的特点入手,得出了“绿衣”是男子衣服的结论。这种说法得到后来很多学者的认同,学者们还从诗歌的行文风格,写作手法等多方面,论证“悼亡说”的正确性。这种理解虽然也有争议,但感情上却极为动人:一位失去妻子的男子,在秋风吹起的天气中翻箱倒柜,找到了妻子曾给自己缝制的衣服,拿在手中看到纵横交织的丝缕,顿时想起妻子曾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然而此时妻子已经不在身边,只留下无尽哀思。勉强把绿衣穿在身上,却因破了无人缝补而冷风钻袖,如果妻子还在该有多好?按照“掉亡说”的说法,“绿衣”应该就是指“妻子缝的衣服”。而《绿衣》的诗旨,应该诗人睹物思人,怀念离开或者逝去的妻子。我思古人,实获我心其实,不管是哪一种说法,都认为《绿衣》中寄托着一种哀思,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绿衣》中饱含的情怀,也不会因为岁月更迭而渐渐变淡,反而在后代“开花结果”,有了更多诗意的表达。或许“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也都是“绿衣”的一种延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