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学目标:
1.了解“兴”的表现手法。
2.朗读诗歌,感知大意,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1.自主朗读并背诵诗歌。
2.合作探究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了解“兴”的表现手法。
知识链接: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篇,又称《诗三百》。《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西汉时被儒家奉为经典,始称《诗经》。《诗经》中的诗篇以四言为主,不少篇章揭露了当时政治的黑暗和混乱,反映了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对于劳动人民的劳动和爱情也有所反映,描写生动,语言朴素优美,声调自然和谐,富有艺术感染力。《诗经》全面地展现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的历史面貌。对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学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而且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又称“十五国国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共篇。是核心内容。“雅”又分“大雅”“小雅”,主要是贵族文人的作品,共篇。“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共40篇。※“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的表现手法。赋:相当于现在排比的修辞手法。比:打比方。相当于现在比喻的修辞手法。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现在的象征的修辞手法。《关雎》一、加点字注音
雎鸠()窈窕()好逑()
参差()寤寐()荇菜()
芼之()琴瑟()
二、根据注释写出相应的词语1.文静美好的样子。()
2.好的配偶。()
3.日日夜夜。()
4.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
三、古今异义词1.左右流之流古义:今义:流动,流淌
2.寤寐思服服古义:今义:衣服,服装
《诗经》二首导学案(二)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教学重点:
1.背诵诗歌,把握文意。
2.合作探究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教学难点:
了解“兴”的表现手法。
一、词类活用
1.左右流之左右活用作解释为
2.琴瑟友之琴瑟活用作解释为
3.钟鼓乐之钟鼓活用作解释为
乐用法解释为
二、解释句子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三、根据要求写句子
1.《关雎》中起兴的句子(也是统领全篇的句子)是:
2.《关雎》中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3.《关雎》中最能体现全诗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
《诗经》二首导学案(三)
《蒹葭》
一、加点字注音
蒹葭()溯洄()未晞()在水之湄()道阻且跻()在水之涘()水中坻()水中沚()
二、解释词语1.苍苍/萋萋:
2.溯洄从之:
3.在水一方:
4.未已:
三、古今异义:1.道阻且长阻古义:今义:阻碍,阻挡
2.道阻且右右古义:今义:跟左相对
3.道阻且跻跻古义:今义:登,上升
四、翻译句子:1.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2.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3.所谓伊人,在水之涘。五、诗歌赏析1.文中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着追求,却求而不得的苦闷伤感情怀?
2.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