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主题作文审题立意和作文示例
大同煤矿第二中学校
张国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折柳寄情环节,导演用“一首曲、一群人,一捧柳枝、一束光、一片绿荫、一起向未来”六个“一”唯美表达了庄严的仪式,表现了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与真诚,让“国风”扑面而来,浸润了每个人的心田。
看过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后,你对“国风”有了什么样的新认识?班级准备以“对国风的思考”为主题开一次分享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字。
命题来源:关于“北京冬奥会闭幕式”的创新作文题(大同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麻文)
此次作文材料以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为背景,折柳寄情环节既充满了仪式感,又彰显了厚重的文化底色。这一国风式的表达方式润泽每一位国人的心田,表现了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与真诚。材料包括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叙述性材料,引导考生对折柳寄情这一环节有了直观感受,从而对国风有了基础性认识。提示性话语为骨子里的浪漫和真诚、国风浸润心田,前者指出了国风风靡当下中国的实质所在,后者指出了当冬奥会与国风碰撞,对每一位中国人的深远影响,体现了国风文化的持久影响力。
第二部分为情境加主题双任务驱动材料。要求考生以闭幕式观感为出发点,阐述对“国风”的新的思考与认识,限定了文章以思辨性、论述性为主。明确主题为“对国风的思考”,要求考生行文不能脱离国风,可以添加前后限定修饰语将主题进一步细化。文体要求为主题分享会的发言稿,就要有听众意识,模拟分享交流会的情景,有交流的口吻和意识。
作文的审题难度不高,但是容易流于肤浅,不能挖掘深入、拓展延伸。纵观本次学生的习作中有就题论题的倾向,从始至终没有离开奥运会,表现出素材积累不足、知识视野不够开阔等问题。
立意上可以围绕国风内涵的时代新解、国风传承的时代意义、国风赓续的路径选择、国风与科技等其他要素的融合来展开。
温馨提示:拟题时要紧扣发言主题,行文过程中要注意形成清晰的结构脉络和运用明白晓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同时要体现发言稿的交际口吻。
原文1国风浸心田
樊晓娟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国风浸心田》。
刚刚结束的冬奥会巧妙的将多种国风融合——开幕式当天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代表团按汉字笔画顺序入场、衣服上的中国风元素、“黄河之水天上来”、“破冰”等独特且惊艳的元素,这是独属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
冰雪雕刻“打开窗口看中国”;中国代表团“最美不过中国红”,雪花遇上中国结“吉祥团结”;焰火中呈现“迎客松”;“一叶知秋”点燃主火炬。
“看不够的中国浪漫”“唯美又有意境”,惊喜连连的开幕式被网友们称为“审美天花板”。这场美轮美奂的国风表演在大家心中成为一抹亮眼的回忆。(开幕式内容不可以过多,简述即可。美轮美奂不可形容表演。)
然而,国风能持续多久呢?是一吹即散还是永驻心间?很多人对国风含义的看法较为狭隘,认为穿汉服、中国结等便是国风,其实远远不止。国风是“中国风”的缩写,它是一种中国风格,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蕴含大量中国元素并适应于全球流行趋势的艺术形式或者生活方式。
我把国风比作明珠,耀眼璀璨,光艳照人;我把国风比作山水,水墨丹青,如诗如画;我把国风比作建筑,高耸入云,屹立不倒;我把国风比作小路,曲径通幽,沿途美景。(语言太过琐碎,表达到位即可。)
国风本应存在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五千多年不断进步融合。既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从外塑于形到内化于心,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信;从任其自然到因势利导,“国风”文化正在成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相互追逐的文化潮流。
让国风永驻心田,国风不是可望不可即的虚幻,而是近在咫尺的真善美体现,国风有柔有刚,有缓有和,让我们打破思想的传统壁垒,将国风浸润心田。
(部分语段欠通畅。)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升格1文韵承历史国风润心田
樊晓娟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文韵承历史国风润心田》。
刚刚结束的冬奥会闭幕式不光是一场体育的盛会,还是一次文化的宴筵。折柳寄情的一幕还让人记忆尤新。其实,不止是闭幕式,开幕式上也融入了许多的中国元素。这些独特且惊艳的国风元素,传递出了独属于中国人的、根植于骨子里的浪漫与真诚。
被誉为“审美天花板”的冬奥会开、闭幕式表演,已经在我们心中成为一抹亮眼的回忆。北京这座双奥之城,以悠久渊深的中华历史与文化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这场国风浪潮正以澎湃之势涌动中国。
然而,国风能持续多久呢?是一吹即散还是永驻心间?在刚才的分享中,同学们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然而,世人对国风的内涵认识还较为狭隘,认为穿汉服、中国结等才是国风,其实远远不止。国风是“中国风”的缩写。它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石、以中国元素为底色并与全球流行趋势相向而行的艺术形式或生活方式。在我看来,国风犹如世界文化海洋中的颗颗明珠,耀眼璀璨,光艳照人;国风犹如新时代铺展开来的水墨丹青,山水旖旎,如诗如画;国风犹如共和国的巍巍大厦,高耸入云,屹立不倒。
国风早就已经流淌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历经五千多年的时光长河不断进步融合。让国风吹长久,既要回溯历史的流脉,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从外塑于形到内化于心,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信,从任其自然到因势利导。“国风”文化正在成为新时代中国青年相互追逐的文化潮流。《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栏目持续升温,蔚然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带领人们领悟文韵之美,再到《经典咏流传》《如果国宝会说话》《典籍里的中国》等文创品牌引发国人对传统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