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游戏专栏游递局的水儿。又到了年终,是时候来一波追忆往昔顺便展望未来的年终总结。其实今年的中国游戏界在寒冬之下仍有很多值得称道的进步,比如说电竞逐渐被主流媒体正名、国产游戏出海效果显著、出现大量优秀的国产单机游戏、游递局成立(强行凑数)等等,不过对于我这样的(伪)传统文化爱好者而言,年带给我最大的意外惊喜则是:
国产国风游戏终于不再是武侠的天下了!
在前几年,当提到借助游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时,大家会想到哪种题材的国产游戏呢?武侠/仙侠游戏吗?除此之外呢?
——没了。
其实在传承优秀文化时,这两年国产游戏的选择相当单一——大多数还是属于武侠类别,而仙侠则可以看做武侠的玄幻升级版,比如《太吾绘卷》、《寒刃2》、《天命奇御》等优秀作品,虽然游戏本身的质量相当过硬,各类玩法什么的也有出彩的创新,但本质上还是没能跳开武侠的范畴。
不否认根植在民族基因里的武侠精神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代表元素;也不否认武侠情怀拥有
广阔的生长土壤,更不否认武侠题材是游戏与传统文化之间非常好的衔接点,然而清一色的
武侠,满屏的武侠——这话应该有不少人都想说:我!们!看!腻!了!
或者说,除了武侠,我们还有什么?
·传统文化=武侠文化?
确实,武侠的侠义文化属于传统文化的一种,然而!!
然而,传统文化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总体概念,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我们都知道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蕴强的一批,从神话到历史,从天文到历法,从中医到哲学,从建筑到宗教,各民族各地域,各习俗各传统,应有尽有无所不包,保存的完好程度也是BUG级别,随便拎一个出来就足够让人喝好几壶。
至于武侠?不过是其中一种罢了,而且武侠文化成为主流文化还要拜小说所赐,真正被大众熟知也不过是近百年的事情。
但是,所有的底蕴,所有的内涵,所有千奇百怪又瑰丽万千的世界,在通过游戏这个媒介来表达的时候,却往往会殊途同归的穿上武侠的外衣。
而且,武侠题材的游戏十个里有九个都改编自小说,有着线性的叙事方式、宏大的世界观架构、以及高自由度的角色扮演,这使得武侠类游戏基本等于武侠RPG游戏(像《太吾绘卷》这种有创新意识的太少),清一色的升级杀人(怪)当大侠,都是为了站在武林之巅。导致大家一提到弘扬传统文化的游戏的时候想起的都是某某剑、某某刀、某某侠缘、某某传之类,这合理吗?显然不合理啊!
难道我们的上古传说、山海经神话、阴阳五行、春秋百家、经史子集、书法绘画、千秋兴亡的朝代更迭史、自成一派的儒道佛法观,不配换一种方式拥有姓名么?
·,终于不只是武侠
令人欣慰的是,年虽然是中国游戏行业的寒冬,但是在如何用游戏传承传统文化的探索上,反而迎来了暖阳。
这种武侠一家独大的局势不能说在今年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但是起码可以说,在今年我们看到了比往年更多的不一样的东西,许多游戏开发者尝试跳出武侠题材的单一圈子,开始研究如何用新的内容和类型,去承载更边缘、更深入的文化内涵,并且已经产生了不少上佳的作品:
有以东北地区萨满教神话(没错就是《还珠格格》里蒙丹信的那个)为背景的快节奏点击游戏《尼山萨满》,每一个关卡都源于萨满教神话里的相关故事。玩家需要通过敲击萨满鼓穿行诸界,收服妖灵。《尼山萨满》里除了融合萨满教神话外,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