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周南·桃夭原文桃之夭夭[1],灼灼[2]其华[3]。之子[4]于归[5],宜[6]其室家[7]。桃之夭夭,有蕡[8]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9]。桃之夭夭,其叶蓁蓁[10]。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桃夭朗读周南_桃夭00:33来自95国学桃夭注释及注音[1]夭夭:鲜妍美盛貌。[2]灼灼:茂盛鲜明貌。[3]华:同“花”。[4]之子:这个人,此指这位女子。[5]于归:出嫁。[6]宜:和顺,和睦,一谓男女适龄婚嫁。[7]室家:夫妇。古代女有家,男有室。[8]蕡〔fén〕:果实繁多硕大。[9]家室:犹“室家”,指家庭、家眷。[10]蓁蓁〔zhēnzhēn〕:草木茂盛貌。桃夭翻译桃花鲜妍又繁盛,绽放的花朵光彩照人。这个女子就要出嫁,让夫妇之间相敬如宾。桃花鲜妍又繁盛,结出的果实硕大众多。这个女子就要出嫁,让家庭之中安顺和乐。桃花鲜妍又繁盛,生发的枝叶茂密成荫。这个女子就要出嫁,让家人之间幸福康宁。桃夭赏析《桃夭》也是《诗经》中流传最为广泛的经典诗歌之一,清代学者姚际恒在《诗经通论》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首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可谓咏物写景的千古名句,也对后世大量以桃花为题材的诗词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阮籍《咏怀·昔日繁华子》“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辉光”,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等。本诗抒发的是对一位即将出嫁的年轻女子的赞美和祝福,希望她出嫁后能“宜室宜家”,使夫妻家人之间都能安顺和美。诗的起句依然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以桃花的鲜妍明媚比喻女子的端庄秀美,“灼灼”二字尤为炫目,用以比喻女子光彩照人的仪容亦十分贴切。然而“女四德”中不仅要有“妇容”,还要有“妇德”“妇言”,这样才能敦睦家眷、持家有方,最终兴旺家族而建立“妇功”。在后两章中,以桃树的累累果实和枝繁叶茂,象征女子因德行崇盛、持家有得,而开家族子嗣众多、绵延昌盛之局面。三章中连续强调宜室、宜家、宜人,也体现出家族兴衰的真正关键就在于女子内在的品德和修养。《桃夭》文笔优美,构思奇巧,各章首句均以桃花起兴,继以花、果、叶兼作比喻,极有层次感。而花开到结果、果落到叶盛的渐次变化,也与桃花的生长规律相吻合,使得整个诗篇水乳、浑成一体。《桃夭》中表现出的传统婚姻、家庭观念,也影响了后世礼乐文化数千年之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