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喜欢穿着汉服参观展览。深圳新闻网年7月17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尹春芳/文胡蕾/图)在深圳,年轻的观众与古老的传统文化正在不断碰撞出新的火花,演绎一段“和鸣”的乐章。剧场里,欣赏传统戏曲的年轻面孔越来越多;穿着马面裙拍毕业照成为潮流;汉服、国乐、书法、茶艺、非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传统文化。传统艺术在青年群体中走红,折射出时代的文化风貌,体现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日前,记者采访业内人士对这一现象进行独家解读。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年轻人成为传统文化发展的主力,对传统文化有更高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把传统文化变成新的流行文化前不久,一档热播的电视节目《中国书法大会》,全景展现源远流长的汉字发展史、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史,成为现象级的热点,不少年轻观众成为粉丝。不仅如此,近年来,随着“东方美学”在艺术、舞蹈、影视剧、时尚、非遗等方面的推广,年轻人了解和参与传统文化活动的热情日益高涨。非遗文化、国潮、国风,在文创潮流趋势下,正在以时尚文化的形式走进当下年轻人的生活。年轻人不仅成为传统文化的忠实“粉丝”,还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建设。比如,人们发现传统技艺在我们的时代仍然熠熠生辉,新生代的青年人们也带着饱满的热情登上了非遗的舞台,凭借自身力量将非遗文化与数字化时代有机结合,努力使传统艺术更好地走进大众生活。很多从事非遗的年轻人,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新的媒介技术巧妙融合,把传统文化变成新的流行文化。业内人士周先生看来,新一代的年轻人,出生并成长于中国经济快速腾飞的时代,增强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向心力和认同感,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心。“传统艺术包含着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密码,并以高度审美化的方式呈现,成为吸引当代年轻人的原因之一。”从事文创工作的白领陆斐然告诉记者,她周围很多喜欢传统文化的年轻人。他们在国际化的视野之中,去重新挖掘传统文化的宝藏。流淌在血液之中的文化基因使得我们更亲近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更能理解并钟情它们的魅力。年轻态与趣味性相得益彰历史融入当下,传统与现代共振。传统文化的复兴与“活化”发展,也为年轻人了解传统提供多元的渠道。从诗词歌赋到古典舞剧,再到文物精品等等,以传统文化为核心内容的综艺节目持续“出圈”,多次登上社交媒体热门话题榜;在艺术展览方面,如“宋韵今辉”等越来越多的中国艺术特展都能引起轰动,“逛馆”成为一种新时尚……记者观察到,在推动年轻人接受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深圳以丰富多元的活动形式,不仅让年轻态与趣味性相得益彰,也让年轻人的热爱有了落点。深圳市青年美术家协会会长陈俊宇认为,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期待通过文化活动体验获得沉浸式的、新鲜且多元的信息输入以及真实的互动细节,他们更喜欢以轻松悠闲的状态,接受知识,了解文物和艺术作品背后的故事。“深圳的公共文化服务以此为突破口,与年轻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