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衣
岂曰无衣?七兮(1)。不如子之衣(2),安且吉兮(3)。
岂曰无衣?六兮(4)。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4)。
(1)高亨:七,指七件衣服。一说:七章之衣,诸侯的服饰。
(2)高亨:子,指赏赐或赠送衣服的人。第二人称的尊称、敬称,此指制衣的人。
(3)高亨:安,舒服。吉,善也,好也。
(4)六:即六套衣服。亦非实指。
(5)高亨:燠(yù),暖也。周振甫:燠,温暖。
哪里能说没有衣服呢?我的衣服有七套。只是不如你的衣服舒服又美观。
哪里能说没有衣服呢?我的衣服有六套。只是不如你的衣服舒服又暖和。
高亨:这是统治阶级作品,有人赏赐或赠送作者一件衣服,作者作这首诗,表示感谢。
周振甫:这诗的解释有二:一是《毛诗序》:“《无衣》,美晋武公也。武公始并晋国,其大夫为之请命乎天子之使而作是诗也。”《笺》:“天子之使,是时使来者。”二是《诗三家义集疏》;“陈奂云:‘“使”必“吏”之误,天子之吏,谓三公也。’”“此言‘不如子之衣’者,非敢较量章数,但谓子之衣由王所赐,今未得王新命,有衣与无衣同,故谓‘不如其安且吉兮’。”是何以称诗名《无衣》之说。又诗为周之三公称晋武公为“子”,亦可通。又陈奂云:“天子之卿,即侯伯也。天子之卿六命,出封侯伯加一等,则七命。晋为侯伯之国,实七命,其在王朝,则亦就六命之数。诗人以七、六分章,实一意。”
傅斯年:言我固有衣,然不如服子之衣,更为安吉。《毛诗》以为是曲沃武公并晋始受王七命,恐是付会。
从诗文来看,要表达的意思似乎是,我不是没有衣服,只是没有你的衣服好。但是这个意义为什么要拿来歌唱呢?高亨先生认为,作者接受别人赠送的衣服,出于礼貌作者要夸奖这件衣服,我虽然有衣服,但是没有你送的这件好,所以我就恭敬不如从命,收下它了。
《秦风》中也有一首题为“无衣”的诗。诗中讲: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这首诗表达的意思战友之间有衣同穿、有饭同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互助精神。我们怎能没有衣服呢?有我穿的就有你穿的。就是要上战场,我也与你同去。所以,这首诗歌体现了一个义字。战友、兄弟之间的情义。
比较来说,这首《无衣》的意义就比较琐碎。我们能不能与《秦风·无衣》的意义结合来思考,它要表达的是兄弟间战友间,自私自利,不能互相帮衬的意义呢。我们不是没有衣服,你有是你的,我有是我的,但是我的衣服却没有你的衣服穿着舒适。你有好衣不与我同穿,有好饭不与我同食,那如果我们有难了也只好自己顾自己了,千万不要指望我的帮助。
我们一起读《诗经》,感受上古时代人们的情感和智慧。
诗经全集礼盒装全四册译注文言白话楚辞国学经典书中国古诗词大会纳兰词唐宋元曲注析中华书局诗经译注古籍京东¥购买已下架《诗经译注》高亨
《诗经译注》周振甫
《诗经讲义》傅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