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平定县,有一句詈语,就是骂人的话

说起平定县,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要说起宋太祖赵匡胤下河东灭北汉,恐怕是尽人皆知。没错!宋太祖征河东拿下的第一座城池,就是山西境之平定县。平定人说话很有意思的,硬圪撅撅的,又曲里拐弯,闹得你有时候会听成两岔。山西省平定县民间社火:武迓鼓这不,瓜瓞绵绵,本来是意喻子孙繁衍不绝、家族兴旺昌盛,多好听、多吉祥的一个词语!可是,“瓜瓞”一词从平定人嘴里说出来,却变成了詈语,就是骂人的话。由吉祥语变成骂人的话,瓜瓞在平定人那里到底经历了些什么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有趣的事儿。瓜瓞一词,最早见于《诗经》瓜瓞,普通话读如ɡuādié(音同“瓜跌”),最早见于《诗经·大雅》,称作瓜瓞唪唪和绵绵瓜瓞。《诗经》《诗经·大雅·生民》曰: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大意是,禾粟、麻麦长得很旺盛,瓜儿也是硕果累累。句中瓜瓞是本义,瓜是大瓜,瓞是小瓜。唪唪,读作fěng(音同“讽”),果实累累的样子。瓜瓞唪唪,意思是大瓜小瓜挂满枝藤,果实累累。熟习农事的人都知道,一粒瓜种埋到地里,就会长出一根藤蔓,藤蔓上先后相继长出很多大瓜小瓜。这种同出一源、结于同一根藤蔓上的大瓜小瓜,有果实累累的形象,瓜又多子实,瓜蔓绵长延伸,所以,人们便用来喻指子孙繁衍不绝、家族兴旺昌盛。葫芦朱熹《诗集传》:大曰瓜,小曰瓞。瓜之近本初生常小,其蔓不绝。至末而后大也。以比周人始生于漆、沮之上,而古公之时其国甚小,至文王而后大也。《诗经·大雅·绵》曰: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绵绵,延续不断的样子。这首诗,叙述了周先祖太公古公亶(dǎn,音同“但”)父率领族人,辗转迁徙,繁衍生息的历程。古公亶父本处豳(bīn,音同“宾”)地,因受狄人侵扰,便带领族人迁居于岐山之阳的周原。齐白石画作:瓜瓞绵绵诗中绵绵瓜瓞喻指周王朝的祖先迁居创业,子孙繁衍,如同蔓延不断的藤蔓上的大瓜小瓜一般,由少到多,由小到大,岁岁相继不绝,代代相传永续,到文王终于奠定了王业的基础。瓜瓞不仅是吉祥语,也是吉祥物考之古代文献,汉代以前的典籍中,瓜瓞的一词的记载比较少,大概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瓜瓞在文献中的用例多了起来。西晋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夏殷既袭,宗周继祀。绵绵瓜瓞,六国互峙。隋朝佚名的《建隆以来祀享太庙十六首》:明明我祖,积德攸宜。笔继瓜瓞,将隆本支。唐朝李延寿《北史·魏临淮王彧传》:汉高不因瓜瓞之绪,光武又无世及之德。宋朝苏轼《赐判大宗正事宗晟上表乞还职事不允诏》之二:朕方庆瓜瓞之茂,而欲观麟趾之应。瓜蝶图元代戴良《忆子》:绵绵我瓜瓞,引蔓空尔长。明朝吾丘瑞《运甓记·瑯琊就镇》:玉叶金枝瓜瓞永,封青社海岱称雄。到了清朝的时候,瓜瓞一词,无论是在书面语,还是在日常交流的口语中,极其常见。如瓜瓞绵延瓜瓞永绵瓜瓞繁衍瓜瓞连绵瓜瓞长绵瓜瓞呈祥瓜瓞衍祥瓜瓞延祺祥征瓜瓞等等,说法非常多见。官修法典《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一:太祖以来,至今已有十一世,瓜瓞繁衍,本支极盛。清代小说《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六回:再要讲到日后,实指望娶你过去,将来抱个娃娃,子再生孙,孙又生子,绵绵瓜瓞,世代相传。瓜瓞图案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护生与繁殖,历来是民间美术永恒的主题,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变的文化基因。因此,瓜瓞一词,作为意喻子孙蕃衍,相继不绝的吉祥语,不但被人们时常挂在嘴边,而且作为吉祥物,大量出现于人们平时所穿戴的衣物和所使用的器物上。瓜瓞绵绵这种传统的吉祥纹饰,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瓜连藤蔓枝叶。瓜,多取葫芦,或南瓜。葫芦,嫩时可食,有甘、苦之分。甘者叫瓠,苦者叫匏(páo,音同“刨”)。如《国风·邶风》云:匏有苦叶,济有深涉。《小雅·南有嘉鱼》云:南有樛(jiū,音同“纠”)木,甘瓠累之。乾隆粉彩黄地瓜瓞绵绵纹葫芦瓶葫芦者,福禄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葫芦谐音福禄,它外形圆润饱满,肚大能容万千福禄,所以也称之为壶。与南瓜一样,葫芦果实多子,又被视为繁衍生育、多子多孙的吉祥物。从周朝开始,古人新婚之夜,把葫芦一剖为二,以红绳连柄,用以盛酒,夫妇同饮,象征婚姻将两人连为一体,亦寓意鱼水之合,结子生孙。另一类,除了瓜连藤蔓枝叶,还加上蝴蝶图案。瓜蝶图案的盘子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飞久徘徊。千古传诵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梁祝化蝶那一段至美至真的生死恋情,家喻户晓,千古传颂,故蝴蝶又被人们视为爱情的象征。瓜多子,蝶蹁跹,多子多福,美美满满,且蝶瓞同音,再配以花卉,寓意夫妻恩爱、子孙昌盛。瓜瓞绵绵图案清朝小说《青楼梦》第四十九回:况且今日你扑着这个蝶儿,明明说你与我同这对蝶儿,一样的瓜瓞绵绵、百年偕老的意思。民国结婚证民国时期的结婚证上有一段美好的誓词: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平定方言中的瓜瓞在平定方言中,较多地保留了上古汉语的读音。瓜瓞这两个字,在平定方言中都读入声,调子读得急促且短,干巴利索,一发即收,用拼音打出来,大致的读音是guadi(音同“瓜地”)。“瓜瓞”一词,在平定方言中当是子孙后代的意思。族谱平定人称儿子为巴儿,第三代为孙子,第四代为重孙子,再往后似乎就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便以瓜瓞来称呼。如:重孙后面说不上来啦,就是重孙瓜瓞吧。瞧你那德行,撒泡尿照照,给我当重孙瓜瓞,我都不尿你。瓜瓞族谱按《尔雅·释亲》:子之子为孙,孙之子为曾孙,曾孙之子为玄孙,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景孙,景孙之子为仍孙,仍孙之子为云孙。平定方言中的瓜瓞,当指玄孙,即从本身算起的第五代,已是较远的孙子了,其称谓在现实生活不常用,玄孙之后几代孙子的称谓更是无人知晓,便以瓜瓞统称之。瓜瓞绵绵吉祥图案另外,简单说一下,在平定方言中,还有两个词语,也表远孙之意:提溜,蔓儿。提溜,其来源说法较多,一是由身体的提抱动作(如抱孩子),抽象化指长辈把晚辈拉扯抚养长大,然后转为一种对远孙的称谓。如《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也。东汉赵岐注:孩提,二三岁之间,在襁褓知孩笑,可提抱者也。二是提溜即滴溜滴沥。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滴,水注也。滴沥,水滴向下垂,有向下(延续)的意思,喻指子孙后代延续不断。瓜瓞绵绵纪念币北京方言中,有耷拉孙一说,音、义同提溜孙相近,当是同一词语在不同方言中的音变。《红楼梦》第五十四回王熙凤效戏彩斑衣写道:元宵之夜,贾府玩起了击鼓传花的游戏,其间,众人合谋,拿住了凤姐儿,让她说笑话。凤姐想了想,笑道:一家子也是过正月半,合家赏灯吃酒,真真的热闹非常,祖婆婆、太婆婆、婆婆、媳妇、孙子媳妇、重孙子媳妇、亲孙子、侄孙子、重孙子、灰孙子、滴滴搭搭的孙子、孙女儿、侄孙女儿、姨表孙女儿、姑表孙女儿……嗳哟哟,好不热闹!瓜瓞绵绵吉祥图案凤姐一口气说出了15个人物称谓,其他的都好理解,就是这个滴滴搭搭的孙子令人费解。滴搭,也作滴嗒,指钟声或水由高处一滴一滴落下的声音,用这个拟声词去修饰孙子,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其实,王熙凤口中的滴滴搭搭的孙子,就是提溜孙的戏谑叫法。在几个孙子的称谓中,前边两三个是现实生活中一般人都知道的,凤姐自然也知道,但后边几个她就叫不上来了,便临场急中生智,把大家都知道的提溜孙,用风趣的语言表现出来。清同治墨彩瓜瓞纹盖碗提溜孙,泛指玄孙之后的孙子。玄悬同音,口齿伶俐、善戏谑的王熙凤,正是用的同音相代之法,视玄为悬挂的悬,从而演化出滴滴搭搭之说。王熙凤不说玄孙,也不说提溜孙,而说滴滴搭搭孙子、孙女儿,其用意就是为了引人发笑,同时表现了王熙凤的聪明机灵,特别是她的急智和极好口才。平定方言中的蔓儿平定方言中,瓜瓞提溜主要用于詈语中,也就是用来骂人的。在具体的语境中,多合说成重孙瓜瓞,提溜蔓儿,用来指称被骂之人的子子孙孙,包括其后很多辈的后代。这是为什么呢?松石绿地粉彩瓜瓞绵绵婴戏图瓶这就不得不说起古代一种非常残酷的刑罚——瓜蔓抄。瓜蔓抄,顾名思义,就是扯起秧蔓摔烂瓜。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对连坐犯罪刑罚的一种俗称,是族诛的一种,意即一人犯罪,株连九族,甚至朋邻乡里,都跟着吃瓜落,如瓜蔓辗转牵连。中国历史上,被瓜蔓抄的第一人,是明朝建文帝手下大臣左佥都御史景清。据《明史·景清传》记载:明成祖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其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手中夺得皇位,引起许多大臣、文人的不满。清乾隆粉青地粉彩“瓜瓞绵绵”图金彩双螭耳撇口瓶有一天,左佥都御史景清穿着红色的衣服,怀揣利刃入朝。偏偏当天钦天监算了一卦,急奏:异星告变,光芒甚赤,急犯帝座,也就是说红色对皇帝不利。朱棣放眼一看,满朝文武唯有景清穿着红色衣服,于是起了疑心,命令搜景清的身,结果发现了他暗藏的匕首。景清见谋刺败露,怒骂朱棣篡夺侄子皇位,是奸臣贼子。明成祖大怒,命人打掉景清的牙齿,割去他的舌头,又对其处以磔(zhé,音哲)刑,割肉离骨,断裂肢体,剥皮后在腹中装进茅草,悬挂在长安门示众。清乾隆粉彩籁瓜纹盖碗明成祖朱棣觉得还不解恨,便下令诛灭九族,并如瓜蔓一样辗转牵连,凡景姓的族人全部处死,与景清相关的乡亲与邻居几乎被斩尽杀绝,景清的老师、亲戚、朋友、学生也受株连被杀。景清的老宅也被一把火烧尽,整个村子都变成了废墟。所以,在平定方言中,咒骂一个人的时候,不去问候你祖宗十八代,而是说重孙瓜瓞,提溜蔓儿,就是咒人株连九族、断子绝孙的意思,这是一种非常狠的骂人方式。(张文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