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事件持续发酵,但还是应了很多人的预言,波澜过后,终究回归风平浪静。先不点评事件前后国人们的反应,却有另一个极其深刻的问题摆在国人面前:为什么中国没有属于自己的奢侈品牌走进国际?
其实在这几年,中国品牌走向世界已经不像前些年那样寥寥无几,像华为、老干妈等等。但加注在他们身上的标签也只是“中国企业”这么一个注释。代表的也仅仅是中国的科技与制造。唯独没有“文化”。
(华为纽约时代广场)那是否是中国的文化并不适应国际舞台的需求呢?答案是:不
《花木兰》宣传海报即将在年上映,由刘亦菲、甄子丹等巨星主演的《花木兰》未播先火,从人物的选角到造型早已宣传得沸沸扬扬,但是宣发的背后有多少人痛惜道,这么人声鼎沸的电影,却是madein迪士尼。
但是其实不然,相比较前几年,这段时间,有一个词,频繁闯进国人的视野,它叫国风
(网易云于鸟巢举办国风极乐园晚会)(爱奇艺打造国风美少年)何为国风?顾名思义,国风便是我们华夏先人,传承下来的国学经典、传统书画、传统工艺、传统风俗等代表着上下五千年底蕴的文化精粹。它极其考究又包容万千。
(西塘汉文化节)对于“国风”的理解,可能有的人依旧停留在学生时代课本上鲁迅先生文章中的“迎神赛会”,更近一些的理解便是当下很多的汉服爱好者穿着汉服,行走在各个街道,向国人宣传着汉家文化,也有人的理解便是像周杰伦许嵩一首《兰亭序》或《庐州月》。
但是总归免不了下一个定义:这是一些小众群体的兴趣爱好小组,他们所做的事情是那么的渺小甚微。
其实不然,确实在以前他们是一帮小群体,但是渐渐的,在不知不觉中却酝酿着一场足以席卷国际的风暴。
(时代广场华裳九州宣传)(中国风荣登巴黎时装周)也许有很多人不以为然,甚至觉得在国内的一些宣传都是有点哗众取宠,打着文化的旗号,背后暗藏的却是各大商业机构的利益问题。
没错,作为一个不涉及产业的纯国风支持者,这里我可以非常坦荡的承认,我也认为里面潜藏着非常多的商业门道。但是扪心自问,在当今时代的发展,任何的宣发或多或少都必须支付其对应的代价。就算大家耳熟能详的各种义工团队,其背后也必须由经济做为支撑。那么是否也要被定义为哗众取宠而一味否决呢?
无论如何,华夏的文化在逐步成型,是一群爱好者一厢情愿也好,是各大商业机构在推波助澜也好,终究让更多的国人,乃至世界,都开始意识到中国,并不仅仅只有科技与制造,我们是一个有着千年文化底蕴的国家,我们的丝绸比婚纱还要柔软,我们的《鬼谷子》被硅谷的高层纳入书架,我们一首《广陵散》更让人荡气回肠。
在未来,国风他即将以一种产业的模式,迈向国际,成为来自中国,传承中国文化的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