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京剧的起源
京剧的前身是徽剧。清代乾隆五十五年(公元年),当时为给乾隆祝庆,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来到京城献艺,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在融合昆曲、秦腔、京剧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的基础上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快速发展,到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京剧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京剧的四大行当
京剧的行当即京剧的人物角色,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后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逐渐归入“生”行,现在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
1、生角。是指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须生(即老生)、武生、小生、红生、娃娃生等。须生即中年以上的剧中人。老生一般分为文武两种,从表演的侧重点来划分为唱工老生、做工老生、武老生。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扮演关羽、赵匡胤等。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如带雉翎的大将)、纱帽生(即官生)、扇子生(即书生)、穷生(即穷酸文人)等。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2、旦角。是指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分青衣(正旦)、花旦、闺门旦、刀马旦、武旦、彩旦。在京剧旦角著名的四大流派中,梅兰芳以演《太真外传》、尚小云以演《摩登伽女》、程砚秋以演《红拂传》、荀慧生以演《丹青引》荣获“四大名旦”,“四大名旦”的出现是京剧走向鼎盛的重要标志,也开创了京剧舞台上以旦为主的格局。
3、净角。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主要分为文净、武净两大类。
4、丑角。主要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分文丑、武丑等。
三、京剧的四种艺术手法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分别是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四、京剧的脸谱及典型人物形象
红脸:一般表现性格猛烈的人物,代表忠勇(如东汉末年的武将关羽);
黑脸:一般寓意勇猛暴躁的性格,代表猛智公正(如北宋的名臣包拯);
绿色:代表鲁莽暴躁,与黑色脸有相近之用意(如唐朝的开国名将程咬金);
蓝脸:一般表示性格刚强的角色,代表勇敢有谋、桀骜不驯、草莽(如清朝的起义军领袖窦尔敦);
白脸:贬义,代表奸诈、刚愎自用(如三国时期的曹操);
黄脸:寓意人物骁勇彪悍或凶暴残忍,代表残暴彪悍(如东汉末年的名将典韦);
紫色:用于忠义厚道和刚正威严的人物(如春秋时期的刺客专诸);
粉色:表现比较正直的老人(如东汉的大将军苏献);
金脸和银脸:用于佛祖和神仙一类人物,有时候也用于一些比较有法力的精怪。(如孙悟空)。
1.在京剧脸谱中,蓝色脸谱一般代表()。
A.大公无私
B.威武庄严
C.阴险狡诈
D.桀骜不驯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D。解析:蓝色脸谱表现为性格刚直,桀骜不驯,如:《上天台》中的马武,《连环套》里的窦尔墩,窦尔墩(蓝花三块瓦脸)。
2.京剧作为我国著名剧种,和中医、国画并称为中国三大国粹,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人们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杏园”
B.京剧行当中的“净”是指女性角色
C.“梅派”唱腔创始人是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先生
D.《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京剧经典曲目之一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
ABD。A项错误,戏班、剧团一般被称为“梨园;
B项错误,“净”俗称花脸,都是扮演男性角色;
C项正确,“梅派”指梅兰芳先生创立的“梅派”艺术,是京剧旦行中首先形成的,影响极其深远的京剧流派,梅派唱腔的创始人就是梅兰芳先生。
D项错误,《粱山伯与祝英台》是越剧经典曲目之一。
“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考点汇总
-09-26
记录每天的进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