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国风王风采

白癜风中药治疗 http://m.39.net/pf/a_4790119.html

中国的古诗之源,无不从《诗经》开始。《诗经》是周朝周天子的中央音乐机构,后来称之为“乐府”派出采诗官搜集歌词,整理、加工、美化,然后编篡成集。其中一部分采集自民歌进行整理,另一部分就是官僚文人,娱乐活动唱的歌,也被收集成一部分。还有一类就是祭祀用的。三类歌被搜集起来,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官方意义的一个诗歌的集子,最早就叫《诗》。到春秋末年,中央政府权力架空,孔子将以前整理的诗搜集起来,作为教材,共首,称为《诗三百》。到汉代后孔子地位提高,这个集子的地位也随之提高,成为五“经”之一,延续下来我们称之为“诗经”。

我们今天来看一首比较有名的作品:《国风·王风·采葛》。

《国风·王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十篇。是东周洛邑(洛阳)之诗。周平王东迁,定都洛邑,在很多人看来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诗作也不能像原来那样尊贵,所以贬称为“王风”,大概意思是王国的变化之风。

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彼采葛兮”,彼:那个,彼此。采:采摘。葛:葛根。红薯样的农作物。兮:语气助词,相当于现在的“啊”。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反复咏唱,总共三段。

“彼采萧兮”,萧:香蒿。《说文》:萧,艾蒿也。《尔雅》:萧萩,“即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