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佛山彩灯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关于彩灯的回忆,是儿时的中秋节,天一擦黑,就兴奋地提着它与小玩伴们一同走街串巷;
是除夕时,在每家每户屋子门口换上的新彩灯,它寓意新的一年过得红火,喜庆;
也是元宵节,村子的大人们在天顶张起一道道长长的绳子,上面挂满了彩灯,抬头时,光像雨般投了下来。
后来,读了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我在诗词里有了画面: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在没有宵禁的宋代,夜里走在街道上,抬头可见的彩灯,以及在元夕时,艺人们举着彩灯扎成的鱼龙舞动,香车鬓影,这是怎样的浪漫光影。
彩灯,作为中国非遗艺术之一,它的身上,代表着明亮,喜庆,以及美好的寄望。
这次,我们广东非遗编辑小队,找到了佛山彩灯传承人——李文涛。
我们想要把这样美好的彩灯,让大家看到,所以推出了非遗系列第二期:彩灯里的光影。
佛山彩灯,在民间也俗称“灯色”。
是极具岭南文化特色的艺术之一,有着多年的历史气质。
据《佛山忠义乡志》记载,明代佛山就已出现“纸马火龙”“柚灯纱笼、沿途交映”的景象。
还记得,朱自清在他那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这样写道的:
“船舱的顶下,一律悬着灯彩,灯的多少,明暗,彩苏的精粗,艳晦,是不一的,但好歹总还你一个灯彩。这灯彩实在是最能钩人的东西。
夜幕垂垂地下来时,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在黯黯的水波里,又逗起缕缕的。”
让一片黯淡秦淮河透出波光来的,正是彩灯。
若是没有彩灯,也许秦淮河就不会让古今之人,如此魂牵梦萦至极了。
中国的艺术,不仅在技巧,而在于它能与自然融景,我们渴望留住光,又希望它自由。
于是,我们有了彩灯,它给了光形状、情绪,还有寓意。
在李文涛老师的手工坊里,我们看到了一盏走马灯,他说,要让一盏灯能走起来,要么安装一个电动马达,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放个白炽灯。
白炽灯的热量,能在相对密闭的空间里,形成气压差,从而让灯笼里层的灯罩缓缓转动起来,这听来,就像是光的力量。
而这灯笼外,嵌的是他的爱人,非遗传承人邓春红老师的剪纸。
文涛老师作品《连年有余剪纸走马灯》彩灯,让平面的艺术,变得立体。
看着这样一个彩灯慢慢转起来,你是否如我们一样,想到木心的那首《从前慢》:
“从前慢,车马也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其实,手艺人对艺术的追求与传承,又何尝不是“择一事,终一生”。
在这个人力渐渐被机器替代的时代,他们依然践行着,用心手作,让每一个作品,都因为倾注了心血,而拥有灵魂。
在电视剧《楚乔传》里,宇文玥给楚乔送了一只彩灯兔子,当时两人关系还只是主仆,但因为这个灯,观众表示磕到了糖。
这里还有一个小机括,动一下兔子的尾巴,就会吐舌头,没有哪个姑娘能拒绝光和可爱。
我们在文涛老师的手工坊里,就看到了这样一只兔子,我们好奇地玩了起来,春红老师看到,笑说这是之前自己在追剧的时候,他看到喜欢就做了一个。
文涛老师作品《传统节日兔子灯》而在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月上重火》里,又看到了这只怪可爱的兔子。
无论古今,彩灯作为一个浪漫的意象,在电视剧里的出现总是伴随着爱情的发生。但彩灯的背后,从设计到手工艺的制作,所花的心思却鲜有人知晓。
彩灯,在以前没有条件的时候,匠人就用高粱秸秆扎,还有用硬质纸张,后来才用得起绸布,但最高阶的工艺,应该是铁丝来焊接制作。
李文涛老师的彩灯,就是用一根根细竹篾、铁丝扎焊起来的,从小巧的彩灯,到大型的游园花灯,这门手艺都能承接起来。
做彩灯,最难的是设计,从构图、手绘、分解、造型、扎骨架,再到它的平衡感,以及艺术审美,甚至是剪纸装饰,都需要极尽心思。
而这在外人看来很难,很费精力时间的事情,对热爱它的人而言,时间在寂寂流走,化作一盏盏彩灯摇动,这样的成就感是属于手艺人的。
彩灯,把中国传统最吉祥的意象都做成了立体的艺术,在灯影摇曳间,让看见的人,心里也投射进了美好的光芒。
佛山彩灯的特点,是手工精巧,设计传神秀丽,大致分为大型彩灯、头牌大彩灯、彩龙灯、元宵花灯、中秋灯、人物故事组灯等,是集拟型雕塑、平面书画复合装饰的综合空间艺术。
文涛老师作品《富贵有余走马大彩灯》彩灯的制作,包括设计、扎廊、扪衬、装配等四大工序。首先,匠人根据设计好的形状编制出彩灯的主轴,再在主轴上添加多个副轴,看起来更有张力和立体感。
用铁丝和裹纸,可以做成小型的提花灯,有弹性的竹子可以制作较大型的挂式彩灯。
文涛老师作品《富贵如意剪纸吊灯》而用钢筋等大型材料制作而成的,便是巨型彩灯的必要组成部分。
文涛老师作品《四季之歌·春》在探访文涛老师的时候,看到最令我们惊艳的,是他设计制作的一个佛山扎作《蹲狮》,仅是一个骨架就气势恢宏,线条流畅而又充满力量。
文涛老师作品佛山扎作《蹲狮》这座蹲狮是以故宫太和殿前的铜狮子为原型,运用了佛山彩灯的扎作手法,看似繁密却每一根骨架都缺一不可,它就像画家的手笔,顺势一挥,铁线化作绕指柔般,能横曲竖直地,自知如何走向。
我才发现,中国传统的手艺,当它玩起大气来时,气场全开。
端午节将至,最近,文涛老师正忙着给佛山梁园设计彩灯,典雅的清代梁园内,悬挂着中式彩灯,游园之时,更能体会古人的闲适风趣。
随着科技和时代发展的飞速,我们感叹过去的传统在消失,一面又因为信息过多,而忽略了身边太多的美。
李文涛老师作为彩灯的手艺传承人,这些年来,通过不断地创新,他给彩灯艺术增加了许多活力。
例如他的作品《簪花灯》,就融合传统与年轻,让彩灯艺术焕发更轻盈又典雅的魅力。
文涛老师作品《簪花灯》我们非遗编辑小队,也在努力用自己的力量,让这门非遗艺术得到更多的